尽管江南的风波暂时平息,但魏璎珞敏锐地察觉到,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朝堂内外,反对改革的声音虽被压制,却并未消失。相反,它们如同潜伏的毒蛇,伺机而动。
---
#### 一封密奏
一天深夜,魏璎珞正在批阅奏折,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边疆的加急密奏。打开一看,内容令她心头一震:
“禀贵妃娘娘:
近日发现北境驻军中有人暗中串联,意图不轨。据可靠消息,这些人与京城某些权贵勾结,企图利用边患制造混乱,借机推翻新政。请娘娘速作决断。”
魏璎珞放下密奏,眉头紧锁。北境驻军一直是朝廷的重要屏障,若真有内鬼,后果不堪设想。
“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立即查明真相。”她低声自语,随即召来了傅恒。
---
#### 傅恒的担忧
听完魏璎珞的讲述,傅恒神色凝重:“娘娘,北境驻军关系重大,若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兵变。而且,这些人背后牵涉的权贵势力也不容小觑。”
魏璎珞点头:“我明白其中风险,但越是危险,越不能退缩。否则,一旦他们得逞,整个朝廷都会陷入动荡。”
傅恒沉思片刻,提议道:“不如派一名心腹前往北境秘密调查,同时加强京畿防卫,以防万一。”
魏璎珞略一思索,便做出了决定:“好,那就由你亲自去一趟北境。记住,此行务必谨慎行事,切勿打草惊蛇。”
傅恒郑重领命:“娘娘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
#### 北境之行
傅恒星夜兼程赶往北境,在当地迅速展开调查。他乔装成普通士兵混入驻军营地,暗中观察将士们的言行举止。
经过数日摸排,傅恒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原来,有一支精锐部队的统领——副将阿鲁台,最近频繁接触一些陌生商人,并且多次出入偏僻酒肆。更可疑的是,他的账目中出现了大笔来历不明的银两。
“看来,这个阿鲁台就是关键人物。”傅恒心中暗忖。为了进一步确认,他设法接近阿鲁台的亲信,试图套取更多情报。
---
#### 意外收获
一次偶然的机会,傅恒在酒肆中遇到了一名醉醺醺的小贩。此人正是为阿鲁台运送物资的中间人。在傅恒巧妙的诱导下,小贩吐露了重要信息:
“那位将军啊,出手可阔绰了!每次交易都用金叶子结算,说是替什么‘东家’办事……还说只要搞定北境驻军,将来少不了咱们的好处!”
听到这里,傅恒心中已然明了。显然,阿鲁台背后确实存在一个庞大的阴谋集团,而他们的目标正是通过控制北境驻军来威胁朝廷。
---
#### 铁腕行动
掌握了确凿证据后,傅恒立刻向魏璎珞汇报情况。魏璎珞果断下令,调集一支精锐部队连夜奔赴北境,协助傅恒抓捕叛党。
次日凌晨,趁着驻军换岗之际,傅恒率众突袭阿鲁台的营帐,将其当场擒获。与此同时,其他涉案人员也被逐一逮捕。
面对铁证如山,阿鲁台最终崩溃,供出了幕后主使——竟然是某位皇室宗亲!
---
#### 宗亲的野心
这名宗亲素来不满乾隆帝推行的新政,认为此举削弱了皇族的特权。于是,他暗中联络北境驻军和地方豪强,企图发动叛乱,逼迫乾隆帝退位。
得知真相后,乾隆帝震怒不已:“朕待他如手足,他却妄图谋逆!真是狼子野心,死不足惜!”
魏璎珞劝慰道:“皇上息怒,此事已水落石出,只需依法惩治即可。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定军心,避免引发更大的恐慌。”
乾隆帝点头同意,随即颁布圣旨,将叛乱者全部处斩,并严令各路驻军恪守职责,不得有任何异动。
---
#### 改革的曙光
随着北境危机解除,政务革新署的工作再次步入正轨。各地官员见朝廷态度坚决,纷纷收敛抗拒行为,转而积极配合改革。
魏璎珞站在宫墙上,望着远方的晨曦,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她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但每一次胜利,都让改革的脚步更加坚定。
“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片土地会焕然一新。”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