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败退让整个昭明王朝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魏璎珞却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她深知,战争带来的创伤远不止于战场上的伤亡,更包括经济的损耗、民生的凋敝以及社会秩序的紊乱。而作为一国之君,她的责任不仅仅是赢得胜利,更要确保国家能够从这场浩劫中迅速恢复。
次日清晨,魏璎珞召集群臣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妥善处理战后事宜。御书房内,众臣神色各异,有人面露疲惫,有人神情振奋,但无一例外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女皇的指示。
“诸位爱卿,”魏璎珞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此次北境之战虽已告捷,但其影响深远。我们不仅要妥善安置阵亡将士的家属,还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避免因战争导致的饥荒蔓延。此外,边境防御体系亟需加强,以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她的话音刚落,户部尚书陈世昌便站了出来。“陛下,正如您所言,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财政短缺。虽然江南盐商慷慨解囊,暂时缓解了军费压力,但长期来看,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以支撑未来的开支。”
魏璎珞点了点头,“陈爱卿说得不错。不过,朕不希望再通过增加赋税来解决问题。毕竟,百姓已经承受了太多苦难。”她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朕有一个想法——开放部分沿海地区进行贸易试点。”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海外贸易一直持谨慎态度,认为此举容易引发走私和文化渗透等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海洋贸易蕴含着巨大的财富潜力。
礼部侍郎赵文博率先提出质疑:“陛下,开放海贸固然有利可图,但也可能招致外敌觊觎,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况且,我朝缺乏管理此类事务的经验,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魏璎珞微微一笑,似乎早已预料到这样的反对意见。“赵爱卿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朕认为,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掌控局势。我们可以先选择几个地理位置优越、易于监管的港口城市作为试点,例如泉州和广州。同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贸易活动,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防止走私和非法交易。”
她转向工部尚书林远山,“林爱卿,你熟悉造船技术,能否牵头组建一支船队,用于保护我国商船并打击海盗?”
林远山略显激动地拱手答道:“陛下英明!若能发展海上力量,不仅能促进贸易繁荣,还能增强我朝的综合国力。臣愿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见群臣逐渐被说服,魏璎珞继续说道:“此外,朕还打算推行一项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筑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等,由朝廷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商人投资。这样一来,既能减轻国库负担,又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这番话赢得了广泛支持,尤其是那些出身商贾家庭的大臣们更是连连称赞。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带头响应号召,为国家贡献力量。
然而,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刑部尚书李宏突然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提。近日,监察司查获了一起涉及多名高官的贪腐案件,其中包括几位参与赈灾工作的官员。据查,这些人利用职权私吞款项,数额巨大,严重损害了朝廷声誉。”
魏璎珞闻言,脸色骤变。“竟有此事?”她冷冷问道,“具体牵涉哪些人?证据确凿否?”
李宏低头回道:“目前掌握的证据十分充分,涉案人员共计七人,其中五人为三品以上官员。臣已命人将他们秘密逮捕,等待陛下发落。”
魏璎珞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怒火。“朕曾多次强调,贪腐乃国之大忌,绝不容忍任何人挑战法纪底线!”她语气森然,“传朕旨意,即刻成立专案组彻查此案,并公开审理所有嫌疑人。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散会后,魏璎珞独自留在御书房中,久久无法平静。她望着窗外的天空,思绪万千。尽管新政初见成效,但隐藏在暗处的腐败势力依然猖獗。要想彻底根除这一顽疾,单靠雷霆手段显然不够,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官场风气。
于是,她决定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扩大监察司的权力,赋予其更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评估各级官员的表现,将廉洁奉公者提拔重用,而碌碌无为或贪赃枉法则坚决清除出队伍。
与此同时,为了安抚民心,魏璎珞还亲自撰写了一篇《告天下书》,向全国百姓通报战后计划及反腐决心。她在文中写道:
“朕虽贵为天子,却始终铭记自己来自民间。深知百姓疾苦,方能治理好这个国家。今日之昭明,虽历经风雨,但根基犹存。只要上下齐心,共克时艰,则盛世可期,万民安康!”
这篇文书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强烈反响。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称颂女皇仁德宽厚,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际,一封密信悄然送到了魏璎珞手中。信中提到,北方某藩王暗中勾结匈奴残余势力,企图趁机发动叛乱。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刚刚平息的战火很可能再度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