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这杜秀才自己送上门来,这不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是什么!
村长虽心中满意,但面上还是保持淡定,缓声说道,
“如此便多谢杜秀才了,玉丰和杜秀才年龄相仿,又都是读书人,以后还是要常常来往啊!”
这便是两家亲近,示好的意思了。
村长媳妇王翠娟一边给杜斯年添了杯茶水,一边眉开眼笑的对杜斯年说道,
“对对对,以后杜秀才和玉丰多走动,你们读书人在一起,也多熏陶熏陶、帮助帮助玉丰!”
王翠娟没有村长那副淡定的模样,她现在只知道村里唯一的秀才愿意帮助玉丰,玉丰多跟着他学习,说不准以后也是秀才老爷呢!
想着她看这个杜秀才是越发顺眼起来了。
村长看自己家媳妇这喜上眉梢的样子瞪了她一眼,做甚这么不稳重。
他也没说什么,毕竟他的心底也是高兴的,他就小儿子与他一般喜好读书,还比自己有天分,小儿子能考得更好他当然乐意了。
不过他清楚,天上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于是端着手中的茶碗撇了撇茶沫说道,
“翠娟,你带着孩子们带到别屋去吧,我和杜秀才有话要说。”
王翠娟一看丈夫神色严肃,知道这是和杜秀才有正事,当下便叫着孩子们不要在屋里吵闹,带着院子里玩去了。
杜斯年待人都出去之后,看向杜之荣正色道,
“村长可能有所不知,我今日在去汶水村的路上,被人刻意推到了那汶水村外的小河里!”
“我平日为人友善,也并未得罪什么人,这人怕是无差别害人。”
“今日我是被人好心相救了,可是,若来时村里其他人……”
说到这杜斯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言外之意无非是今日被推下水的是他,幸运得救。
可来日若是村里其他人倒了霉也被害了,这人命官司不是一村之长想看到的。
杜之荣本来听到杜斯年说到他被人害命就震惊不已,再一听这杜秀才后面的话,更是心沉了下来。
自己当这个村长几十年了,不说村里风调雨顺,但平平和和还是有的。
本来村长就名望大,自己这些年因为担着村长的名头村民哪一个不尊敬有加。
没什么事还好,可多是自己村里人被害了,都是姓杜的,多少都沾亲带故,自己可落不到好!
这事一定得解决,不光给杜秀才一个人情,更是保证自己的威信!
想清楚之后杜之荣眉头一皱,严肃的向杜斯年说道,
“杜秀才,这事我知道了,我身为一村之长,定然是要为村民们的安全着想,明天我就和宗族里的族老们商量商量,一定给出个解决办法来!”
杜斯年看村长重视此事,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了,心中也安定下来。
不过转瞬他又开口道,
“村长,我还有一事相求。”
杜之荣看向杜斯年,
“杜秀才有事同我直说就好,你对玉丰如此关切,只要我能办的,有什么事我必定帮你。”
这话说的真切,毕竟他是真的感谢杜斯年还能记得自己儿子之事。
杜斯年听了这话,也不再客气,直说道,
“我有一心悦的哥儿,叫程南,是隔壁汶水村人,也是今日救我的恩人。”
杜之荣一听,不由接话道,
“竟还有这缘分?”
杜斯年点点头说道,
“是啊,我从前就欣赏南哥儿持家能干,为人善良,这次又被南哥儿从鬼门关里救出来,就更加……”
杜之荣一看自己村里常年淡定的杜秀才现下竟然也露出羞赧之色出来。不由心中感叹,果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哈哈哈,杜秀才,你这可是一桩美事啊,既然如此,你也孝期已过,也可以赶紧议论婚事了。”
杜之荣心中疑惑,虽是好事一件,可这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
杜斯年看出村长不解,也徐徐解释起来,
“斯年如今父母已逝,家中并无合适的近亲可以找人做媒,实在是没有适合人选。”
“想到在咱们杜家村,除父母近亲,不就是该和村长最亲近了不是,于是便厚着脸皮找上门来了。”
这话说的好听,将村长抬了起来,他听着心中舒爽,想着这也是喜事,况且若是办成,主家也是会有酬金,便点了点头开口道,
“这是好事,回头这事我就让你婶子操着心,陪你去走一趟!”
杜斯年听到村长将话说定,便也不再久留,和村长客气了一番就告辞回家了。
村长看着杜斯年离开的背影想道,从前这杜秀才待人疏离,他虽有意结交,可他却不能拉下脸找人家去。
这下好了,杜秀才亲自来交好,看来以后两家也要常常来往了。
村长心中觉得顺畅,不由看着杜斯年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起来。
一旁看着孩子的王翠娟看到丈夫一脸开心的模样,抱着自己乖孙上前问道,
“这是有什么喜事了?这么高兴。”
杜之荣缓缓将刚刚杜斯年说的两件事转述给王翠娟。
王翠娟一听竟还有这档子事,不过也是自己这几天家中事多没和她们一起聊天,要不也不至于这么大的事现在才知道。
再想这杜秀才还找上自己来说媒,她可得说好了,这关系好了以后对玉丰的学业也有帮助啊!
……
杜斯年此刻已经到了家,环顾家中,家里置办的东西不多,房间却很宽敞。
自从父母离世之后,家中就只剩他一人,弟弟杜文年住在外公留下的房子里。
外公一生只得了母亲一个女儿,虽有些家底,可父亲当初一个穷小子娶了母亲,外公几乎是将大半财产都陪嫁了去。
即使后来父亲勤恳,攒下些钱要为外公养老,也被外公严词拒绝,一心想要他们的小家过好。
狂武了一生的的外公到死却怕唯一留下的三间的红砖房被其他侄辈侵占,托人留下遗书才算闭眼。
那房子本是父母想着日后他或弟弟娶亲时使用。
可弟弟在父母去世后第一时间要求分家,那时候他还一厢情愿的认为是弟弟怕睹物思人,担心弟弟伤心当即同意。
现在想来,自己真真是蠢不可及!
他那哪里是怕睹物思人,分明是想要外公的房子,怕自己先娶亲再得不到罢了。
亏得自己担心弟弟一人生活,还将自己考中秀才时官府分的十亩良田都尽数分给了他,自己只留父母留下的三亩良田。
不过也好,分了家,此后桥归桥,路归路,就当用十亩良田一次性买个了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