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上的考生都低下头,不敢与上首的皇帝对峙。
心里都有些害怕,皇帝一怒之下会不会牵连到他们。
而秦嘉元原本还心中有不甘,不甘沈知闲成为了状元。
心里更是异常的得意。
沈知闲都已经得了状元了,得了便宜还卖乖,居然还敢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真以为自己是沈太傅之子,陛下就会轻饶了他们。
等他惹怒了陛下,把他状元撤掉,他就能顺利顶上,成为新的状元。
赵承泽眼里闪过一抹震惊,他原本以为沈知闲只是不懂事故。
这才说了那样一番话,惹得父皇的不悦。
没有想到他居然敢提起前朝。
他心里暗自着急,拼命用眼神示意沈知闲。
想让他不要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难保皇帝会不会一怒之下把他拖出去给砍了。
更甚至是会牵连到整个沈家。
沈太傅的能力他可是知道的,这也是他重点拉拢的对象。
要是沈太傅因此受到牵连倒台,对他来说也是致命的。
而秦玄昭又喜欢沈知秋,沈家出了事,秦玄昭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万一到时候他冲动做出什么事情,导致他们计划全盘皆崩,这样他找上哪哭去?
然而沈知闲跟个顽石似的,对于他的眼神示意仿若看不到。
皇帝沉默不语,定定的看着沈知闲。
沈知闲丝毫不惧,继续道:“但目前,本朝因南北统一战乱的原因,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
“虽然前几年我们也结束了战争,但是并没有选择与民休息。”
“邻国更是没有被彻底镇压下来,依旧蠢蠢欲动,意图再次挑起战争,百姓更是苦战乱久矣。”
此话一出,周围传来微弱的叹息。
虽然如今天下是处于稳定期,但前几年战乱确实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皇帝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深思的神情。
赵承泽表情顿了顿,看向沈知闲的目光有些惊讶起来。
原本以为沈知闲还会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但没想到居然还能牵扯到本朝来。
他倒是想要看看,沈知闲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究竟能不能挽回他刚才所说的那些话触怒的皇帝。
沈知闲微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如果君主不修内政,一味对外扩张,或者挑起战争,百姓便会疲于奔命。”
“如想真正的富国强兵,让国家强大起来,唯有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
“若邻国再次挑起战争,我们也不应当恐惧,而以我们如今的国力,想要彻底镇压下来也是轻而易举的。”
“不必畏畏缩缩,把战线拖得太长,苦的终归是百姓。”
说完之后,沈知闲微微拱手,低下头等待皇帝对他的判决。
皇帝沉默了许久,在场中的考生都屏息凝神,心里都觉得沈知闲要完了。
赵承泽见此,忙站出来,道:“父皇,沈知闲说得有理,只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如水,君主需用心以润其泽,先祖开江阔土,建立本朝时便以民为主,主张民贵君轻。”
“而沈知闲所陈述的,便是我朝当前所要面临的情况。”
“若能以民为本,则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若忽视民生,只顾扩张,则易引发战乱,国力衰竭。”
赵承泽的一番话,让场上的气氛更加紧张。
皇帝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沉吟之色。
然而,皇帝并没有立即对沈知闲进行处罚,而是沉默了片刻。
他深知赵承泽的话虽然有些道理,但沈知闲的言论却触动了他的底线。
如何定夺,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帝的脸上。
皇帝看着赵承泽一脸坚持的表情,眼神有些深沉。
他想必也想起了先祖立国时说下的那番话——民贵君轻、君不可臣重!
古代也有很多出色的统治者便是做到了爱民如子、举民举邦为贵。
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以,他并没有直接发怒。
沉默了一会后,他开口道:“沈知闲,你的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你的本意是好的。”
“你提的‘以民为本’之理念也确实给了朕不少启示。”
他的话语让沈知闲愣住了。
本以为他这话必然是要得罪皇帝的。
谁知皇帝居然没有发怒,反而还夸赞了他一番。
赵承泽听到皇帝的话后,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沈知闲,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你的想法倒是有些超前,见解非常独特。”
“朕……十分欣赏你的大胆,朕正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全场的人都听出了皇帝话语中的赞赏之意。
心里都有些惊讶起来,原本以为沈知闲定然要得罪于皇帝。
要被皇帝将罪,倒没想到还让沈知闲得了皇帝的夸赞。
秦嘉元心中更加不甘了。
他觉得自己应该得到这个状元之位的人是他而不是沈知闲。
尤其是他还说了这样一番逆天言论,结果最终就得到皇帝的赞赏。
沈知闲是吃准了皇帝的心思吗?
要是旁人说了这么一番话,得到的结果会不会和沈知闲一样,还是说会被皇帝问罪呢?
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也明白现在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
皇帝接着道:“朕任命你为翰林院编修。”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虽然状元在名义上只相当于六品,官职并不高,但对于那些普通进士来说,却是非常难以达到的高度。
如今这位殿试第一名的状元,竟然被直接提拔为翰林院编修。
那可是四品大员!
只要将来他肯努力,就是在被皇帝钦点赞赏的情况下,距离二品首辅大臣只有一步之遥!
可见皇上对他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一旁的秦嘉元此时更是面如死灰,他已经彻底失去了任何希望了。
赵承泽也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暗自感叹,沈知闲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原本他还以为皇帝就算没有责罚,也会因此不悦,从而影响沈知闲后续的仕途。
但没想到皇帝反倒嘉奖他了。
看来,他看人的眼光果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