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经历了今天的这件事情之后,龙森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他意识到,这些古代人其实并非像他之前所想象的那样愚笨无能。他们虽然在见识和阅历方面有所欠缺,思维也相对封闭,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能力。
龙森不禁想起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优势。他所学习的知识,乃是前人历经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无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且,他还知晓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走向,这就如同在考试中提前知道了答案一般,无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比之下,这些古代人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尝试,才能逐渐积累起经验和知识。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但他们的潜力和智慧却是不可忽视的。
龙森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开始反思起自己过去的管理方式是否存在一些问题。他意识到,自己对细节的过度关注可能会让下属们感到无所适从,只能盲目地跟随他的指示行动,这样一来,他们的能力似乎显得非常有限。
然而,当他想到如果自己能够勇敢地放手,给予下属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时,这些人的能力或许会得到迅速提升。这个想法让龙森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笑容。
他转头对霍大狗说道:“你们对这件事情的考虑是正确的,但这种事情关系到俘虏的稳定,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你去安排一下,让人通知其他三个营的连以上军官,让他们到一号军营的俘虏营地集合,我们马上开会研究相关事宜。”
霍大狗见龙森没有批评他,还准备将所有俘虏都按这个模式推广,心里非常高兴,一挺胸脯大声说:“是!”马上让几个士兵骑马去通知其他三个营的军官。
就在这个时候,一号军营的军官们也收到了相关报告,他们立刻从军营中赶来。龙森在一号军营军官们的引领下,开始在俘虏营和一号军营内巡视。
他们缓缓地走着,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情况。龙森一边听着军官们的介绍,一边审视着俘虏们的状态和军营的设施。
然而,正当他们走到一号军营门口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
在一号军营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凝重。龙森端坐在主位上,他的面庞如同雕塑一般,毫无表情,让人难以揣测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龙森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沉稳:“刚才已经让你们参观了俘虏营的情况,现在,我希望各营能够依次报告一下俘虏营的管理情况,并谈谈你们对于俘虏处理的想法。”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要求,以往都是龙森直接安排任务,大家只需执行即可。然而今天,他却将发言权交给了众人,这让在场的军官们都有些措手不及。
一时间,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没有人敢轻易打破这片沉默,因为他们都不知道龙森的真正意图,也不确定自己的回答是否会符合他的期望。
龙森似乎并不着急,他悠然地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然后慢慢抿了一口。这一举动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一号军营的军官们心里其实很清楚龙森所指何事,但龙森之前特意叮嘱过他们不要发言,所以他们只能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而其他营的军官们则被这突如其来的沉默搞得有些心慌意乱。他们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疑惑的眼神,却都不敢率先开口。
最后一个军官终于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脸色涨得通红,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迫着,迫使他不得不站起身来。
“报告城主!”他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但还是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我是三号营的一营长李二。”
李二原本是附近的一个猎户,以擅长射箭而闻名。前段时间,由于需要训练弓弩兵,他的这一技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表现异常突出。卫青对他的能力十分认可,于是任命他为一营长。
李二有些结巴地继续说道:“我们管理的俘虏营,总共有一万零八百二十二名俘虏。其中,成年男性有八千三百五十一人,其余的则是老人、小孩和妇女。这些人基本上都来自召平原来的部队。”
农民起义军往往是拖家带口的,他们平时会让这些老弱病残者做一些杂活,而在打仗时,则会把他们当作炮灰推到前线。只有军官的家人才会被安排在后营,相对安全一些。
李二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对于俘虏营的情况,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详细地汇报着每一个细节,没有丝毫遗漏,将情况交代得非常清楚。
当他汇报完基本情况,正准备如释重负地坐下来时,龙森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严肃:“这就完了吗?”
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砸在李二的心头,他的身体猛地一僵,原本放松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
龙森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李二,继续追问:“你对这些俘虏们的想法了解过没有?你考虑过怎么做吗?”
李二的额头上开始渗出一层细汗,他的喉咙有些发干,结结巴巴地回答道:“了解过……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都盼着能被分配下去干活,干完三年后好落户……”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似乎对自己的回答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龙森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皱起眉头,加重语气道:“还有呢?”
李二心里越发慌乱,他努力回忆着与俘虏们交流时的点点滴滴,然后连忙又站直身子,提高音量说道:“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壮希望能加入到我们的部队,但城主您没安排,我们也没敢答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