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午时三刻,洛阳西北龙脉之地,天穹翻涌,阵法中央,一龙盘踞于虚空,龙气滚滚,流转天地。诸葛亮与司马懿身披青白双袍,立于两仪之位,而刘禅端坐阵心,皇气如海,双眸炯炯,面色虽仍略显稚嫩,但早已不再是往日那个庸弱之君。
阵外,蒋琬、费祎、徐庶等朝臣神情肃穆,紧紧围绕阵边指挥守军。禁军与汉军十重封锁,三十六门连弩暗藏林间。赵云、姜维、霍弃疾、关索身披战甲,矗立于四方方位,剑出鞘,弓拉弦,严阵以待。
徐庶望向阵心,眼含热泪:“主公终究成长了……他继承了先帝之仁德,今日以命引天雷,实为真龙天子!”
蒋琬点头:“陛下之义,承于先帝,也超于先帝。”
费祎沉声道:“诸葛相父与司马太傅……这是要以命护国,护陛下……今日之后,大汉无人再敢言‘昏君’二字。”
而与此同时,遥远的北平天空陡变,漆黑的云层像倒挂的墨汁般垂落,翻腾、嘶吼、挣扎。
无天立于妖气之巅,面色骤变,仰望东方洛阳方向。他感受到了,那是天地将临的愤怒,是要毁灭一切邪秽的审判雷音。
他猛地抬手,震碎虚空:“他们竟敢引天雷毁我?”
他怒吼,欲强行破空前往洛阳,却被一道金棍拦下。
“呔!你这妖孽,俺老孙还在这呢!”孙悟空浑身燃烧金焰,一棒劈下,震得天地震颤。
杨戬持三尖两刃刀踏空而立:“今日,你休想踏出北平一步。”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如流星:“你若敢动,我先废你一臂!”
李靖与四大天王也率领残余天兵天将,列阵拦截,死守不退。
无天面色狰狞,咆哮:“滚开!你们不是我的对手!”
他掌心一挥,伸手抓住了卑弥呼,那原本已经没有意识的身影,如同破布娃娃一般,随他摆布。他低吼:“你的妖气,是我唯一的机会!”
下一刻,万千妖气如黑蛇般从卑弥呼体内暴涌而出,涌入无天体内。卑弥呼的双眼彻底失去光芒,身体僵直,魂飞魄散,彻底灭亡。
孙悟空见状大怒:“好一个魔头!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他不再犹豫,趁无天抽离妖气之际,金箍棒化作万丈长虹,猛然砸向卑弥呼,彻底粉碎其身。黑气散尽,妖女永不超生。
此刻,三界神佛尽出。天庭、灵山、地府、龙宫,共计数百神灵从四方而至,齐聚北平,将无天团团围住。
哪吒怒喝:“诸天神佛在此,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等尽灭!”
无天再强也无法突破神明合力围困,他再度怒吼,轰破山河,但身形始终难动分毫。
而此时,洛阳龙脉上空,终于等来了那注定的时刻。
寅时已到,东方破晓,晨光刺穿乌云。
诸葛亮盘膝坐于阵中,身形微颤,口中喃喃念诵:
“八卦布天,九宫定地,四象转运,龙气为引。天道在上,今召天雷,斩妖除魔!”
司马懿则仰天怒喝:“天听我命,邪魔不灭,天下不安!降雷于此,毁魔于今!”
瞬息之间,天地震动,所有龙气冲天而起,汇入高空。一道紫金色的雷霆在苍穹酝酿,先是光芒闪烁,再是雷鸣爆响,继而风云翻卷,万象倒转!
“来!”二人齐声怒吼!
轰——!!
一道堪比开天辟地的巨雷从九霄之巅骤然落下,直直劈向北平。
那一刻,无天只来得及仰头怒吼,便被雷光吞没,形神俱灭!
所有妖气,邪气,黑气在雷光中被净化殆尽。天清地朗,云开雾散,阳光洒落大地。
北平废墟中,神佛俱疲,孙悟空金甲破碎,躺在废墟间哈哈大笑:“这下……可算收工了。”
与此同时,洛阳龙脉阵内。
雷光落尽,龙气也随之散去。诸葛亮面如金纸,嘴角溢血,眼神却无比清明。
刘禅跪于他身侧,泪如雨下:“相父……你不能死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艰难地抬起手,轻轻拍了拍刘禅的肩膀:“臣死后……蒋琬、费祎可继我志,辅佐陛下……你……莫忘……仁政……莫负百姓。”
“相父……”刘禅哽咽难语。
诸葛亮缓缓闭上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负大汉。”
说罢,他长长吐出一口气,躯体渐冷,神情安详。
不远处,司马懿也靠着阵柱缓缓坐下,对着刘禅淡淡一笑:
“告诉子元……和子上……老夫此生……并非全是权谋……也曾为民……为国……战死沙场……”
说完,他闭上了眼睛。
两位宿敌,终于在这一日并肩死战,为大汉献上最后的忠诚。
十日后,天下大赦。
无天已灭,大汉再无战乱,万民欢腾。百姓齐聚洛阳,哭送诸葛司马,万人空巷,山呼:“国士无双!”
刘禅下诏,追封二人为“护国天臣”,立碑于龙脉,铭曰:“诸葛司马,一死换苍生。”
九州太平,百年无战。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正月初一,大汉十三州共贺新岁。日头初升,万里无云,暖阳洒落中原大地,群山披银装,江河映光辉。城镇乡野处处张灯结彩,锣鼓齐鸣,鞭炮声响彻天地,孩童欢笑,大人作揖,家家户户门上贴着“中兴大汉”、“太平万年”的红联。
这一年,是大汉一统后的第一个春节。
这一年,没有战事、没有妖气,只有久违的人间烟火。
自北平大战以来,妖魔尽灭,三界重归秩序。天庭众神回归职守,灵山诸佛归于清修。
孙悟空早早地离开战场,重返花果山。他站在石碑前,看着山林一片翠绿,猴群自由奔跑。曾经桀骜不驯的大圣,如今盘坐于树下,眼中有了些许慈悲与沉静。他笑道:“妖孽已除,俺老孙也能清净清净喽。”
而天庭之上,金碧辉煌。李靖、哪吒、杨戬与四大天王战后回朝,玉皇大帝坐于凌霄宝殿之上,闻之哈哈大笑:
“哈哈哈,好!我天庭将士,果然忠勇无双!大汉已定,三界再无祸患,诸位皆有大功,朕定当厚赏!”
李靖肃然拱手:“陛下,皆因孙悟空拼死阻敌,诸葛司马舍命唤雷,才有今日太平。此功,不可不记。”
玉帝点头:“善!孙悟空虽曾大闹天宫,但今日之后,朕亲封其为‘护世战神’,赐金身一尊,永镇东海。”
哪吒跃起:“大圣这次可立了大功,改日我得下凡与他好好喝一杯。”
杨戬淡笑:“但愿这盛世太平,能延百年。”
而此时,中原大地之上,皇宫之内。洛阳大殿灯火辉煌,群臣早早聚于朝堂,共贺新岁。
赵云、姜维、霍弃疾、关索四将立于阶前,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禅身着明黄龙袍,神色庄重而温和。他挥手止住众人高呼,缓缓开口:
“这一切,并非朕一人之功。若非丞相与太傅以命召雷,朕今日恐已不在此朝堂之上。今日的太平,是他们以命换来的。”
说罢,他转身望向大殿两侧的画像。画像之中,诸葛亮执羽扇、佩青袍,神情温雅如昔;而司马懿则负手而立、目光如电,神情肃然。
群臣尽皆低头,肃然起敬。
费祎、蒋琬、徐庶等人齐声说道:“陛下仁德,圣明宽厚,如今大汉疆土一统,妖孽扫清,陛下当得‘中兴之主’之称!”
刘禅摆手:“朕不为称号,惟愿天下再无兵乱,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朕死亦无憾。”
群臣动容。谁曾想,昔日人们口中的“阿斗”,如今却有如此胸怀与胆识。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刘备未尽的统一之愿,还承下天命,与神佛并肩,为苍生争得太平。
更令人欣慰的是,昔日为魏臣、吴臣者,如今也皆诚心归附。
原东吴重臣张昭在诸葛亮死后曾言:“昔日为吴,如今为汉。陛下灭妖安天下,吾岂能复兴旧国?当辅新主。”
原魏国重臣贾诩亦私语:“汉之再兴,天意也。吾老矣,唯愿刘主宽仁,用人不疑。如此,魏旧人亦心甘情愿效命。”
朝野上下,无人再提“复国”之言。
这新年初始,刘禅下诏:
“自今日起,废苛税、简徭役,赈灾民、修农田。凡战后孤寡之家,官府赐田赐粮;凡退伍将士之家,授地封户,终身供养。”
又下诏:
“设‘功臣庙’于洛阳南郊,奉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位,春秋致祭;以昭后世,不忘护国之功。”
又建“中兴殿”,将三国归一、妖魔平息之事刻于石壁,命史官永录国史,传世万年。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洛阳城万灯齐放。刘禅微服出宫,带赵云、姜维等四人漫步街头。
一名童子手持灯笼,奔走于街角,口中高喊:“讲故事咯!讲丞相和太傅召天雷的故事咯!”
街头巷尾皆围满百姓,有老者泣叹:“若无他们二人,俺家这小孙子哪还有命啊。”
也有青年道:“若来世再有妖孽,俺愿跟着陛下一起打!”
刘禅听后,默然无语,眼含热泪。
赵云轻声道:“陛下,百姓已铭记他们。如今大汉安定,山河无恙,他们……也能安眠了。”
霍弃疾长叹:“这些年来,俺也打够了。以后要是太平,俺就想回老家种田。”
关索大笑:“若真太平,你我皆可隐居山林,好不快活!”
姜维淡笑:“太平……或许真的来了。”
刘禅抬头仰望星空,只见月明如水,照耀万家灯火。他轻轻说道:
“诸位……我们护住了这个天下。”
至此,大汉一统,妖魔全灭。三界归位,民心归顺。文臣辅政,武将休兵,百姓丰衣足食,盗贼不生。
天下久旱逢甘霖,百姓久乱得太平。
这一年春天,洛阳杏花初绽。
这一年秋夜,江南稻谷飘香。
这一年冬日,塞北不再烽火。
法正于今年病死,孙尚香回江东抚养孙权的孩儿,关银屏和鲍三娘则在关羽的乡中练武。曹丕退位后偶尔回许都看看家乡。
建兴六年,大汉再兴。刘禅为“中兴之主”,诸葛与司马并称“护国双英”。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