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满脸通红道:“哪有此事?
我因那晚在庞统祠时,断了粮吃了他的饭,因此与他有些交情,
今日听了祖哥的良言,如醍醐灌顶一般,以后不与他来往就是了。”
“好好,这才是咱们晋人的风骨。”
祖逖大喜,他哪里知道李晓明以前的职业,还以为他被自己的一番话,说的心悦诚服了。
又端起酒杯与李晓明对饮了一杯,
由衷地笑道:“其实年青人想建功立业原是好事,
你能从涪陵带着商队,千里来到成都做买卖,足可见你的本事了。
况且你的队伍武力也错,若真有心干一番事业,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何必与那胡酋刘胤交往?
只跟你老哥我走就对了。”
听了这话,拓跋义律双眼贼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太子李班紧抿双唇,显得很是有些不安。
祖逖声音逐渐高亢起来,
继续说道:“如今我为豫州刺史,但豫州尚有大半,仍在石勒和匈奴手中,我这里正缺有用之人,
陈发兄弟你年青有才,不如跟我回到豫州,我让你从偏将做起,
你不用担心前途,跟着我干,你能力有多大,前途就有多大。
不是我祖逖狂妄,只要朝廷里无人给我使绊子,整个被匈奴占去的北方,在我祖逖眼中,如同无主之地一般。
到时候兄弟你跟着我,打下来一郡,你为郡守,打下来一州,你为刺史。
我祖家原本在朝中就能说得上话,如今又与大将军王敦交好,只要你有军功,这些事情还是能做到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没有军功,看在你跟了我一场的情份上,
到时候那新蔡、汝阴等郡,随便择一郡与你食邑,不也能光宗耀祖,福荫子孙?”
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直说得李晓明心中怦然心动,
他心想,我本就是河南人,若是穿越回来古中国,在一两千年前的家乡做个大官,为祖宗们做些贡献,也是有意义的事呀!
正在沉吟,抬头看见太子脸色逐渐有些发白,拓跋义律也神态不自然,猛然警醒过来。
向祖逖拱手笑道:“祖哥说得极有道理,您的一番盛情陈发铭记心中,
只是豫州虽是我的故乡,然而我现在已为大成国民,前不久又刚做了太子殿下的舍人,
大丈夫岂能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此事容以后再说吧,万一哪天太子殿下不要我了,我再去投奔祖哥吧!”
“嗯......这样呀……,好吧。既是兄弟心在此间,我也不再勉强。”
祖逖这番话早已酝酿良久,今日招揽这陈发实已用尽功力,
本来以为已说动此人,不想到头来还是没弄成,心中实在是大为失望。
但事已至此,也不能过于表现在脸上,又勉强举杯劝了几回酒,
然而众人各怀心事,都不自在,再难尽兴。
众人终于散场离席,
分别之时,祖逖单独将李晓明拉到一边,不甘心地问道:“兄弟真不愿回家乡么?”
李晓明心想,这祖哥真是个人精,因太子和拓跋义律在远处等候,可以放心说话了。
于是向祖逖笑道:“我实对老哥说了吧,我在此处并不得志,怎会不想念故乡?
只是眼下还有许多事情未处理完,不能马上就跟祖哥回去,或许要等上一段时日吧。”
“奥,此话当真,那可太好了。”
祖逖闻言大喜,不自觉地皱眉往太子李班和拓跋义律那边看了一眼。
随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物件交给李晓明,说道:“此是我年轻时,在司州做主簿时的私印,给老弟留个纪念,
我在豫州、扬州等地有些名声,朋友众多,他日你若来寻我,路上万一遇见麻烦,
凭他是官兵还有盗匪,只说是我老祖的朋友,他们见此物都要给上几分薄面。”
“多谢祖哥关照。”
李晓明双手接过这小小铜印,心中窃喜不已。
两人说过悄悄话,祖逖又来和拓跋义律和太子李班告别。
“王义兄弟,今日承你仗义援手之情,天色已晚,咱们改日再叙。”
拓跋义律笑道:“祖老哥名满天下,有哪个不愿结交的?
我在宣明门右侧的福喜驿馆住,这两日有空了,还请祖老哥屈尊过来一趟,咱们再聊。”
“好好好,一定登门拜访。”
祖逖大喜,心想今日难得逛了这一回街,竟然要收卧龙凤雏不成?
看来走运走运,还是要多出门走走才有运气。
太子李班却不满地瞥了拓跋义律一眼,心想,你既要与我们结盟,为何又去勾搭这姓祖的?
祖逖又与太子李班拱手告别,也寒暄了两句,这才兴冲冲的离去。
拓跋义律结识了祖逖,两人有共同的敌人,极有可能合作,因此收获不小。
李晓明今日又获得了刘胤和祖逖的两条退路,均可算是好去处,因此心里底气大增。
义丽郡主又见到了发哥,十分开心,一直拉着发哥的袖子不放手。
唯独太子李班意兴阑珊,心事重重。
拓跋义律向太子告别道:“殿下,我也先回去了,咱们下次再聚。”
“嗯嗯,好,改日再请大单于。”
拓跋义律又手指着郡主,向李晓明苦笑道:“义丽天天闹着让我给她挑衣服,实在烦死我了,
我们的住址你也知道了,这两天你来一趟,让她磨你去吧!”
“好好,小事一桩,愿意效劳。”
拓跋义律摇了摇头,径直地向远处走去,
李晓明顺手从怀里,将那块三两多的银疙瘩塞进郡主小手里,说道:“你快跟你哥回去吧,过两天我去找你。”
郡主紧紧地握住银子,开心地伸出两只手,像是要抱李晓明。
可把李晓明吓坏了,急忙用手挡住,回头去看太子,只见太子李班识趣地走开了。
李晓明一番哄话将义丽郡主劝走,这才和太子李班一起回去。
走了好一段路,太子笑道:“明卿,单于的妹子好像很喜欢你呀!”
李晓明苦笑道:“殿下请勿取笑,他们草原上的女子跟咱们不一样,普通朋友也是那样热情。”
太子道:“拓跋义律来此,为的是说动我大成与他结成联盟,先攻匈奴刘氏,再取羯族石勒。
明卿,这事你怎么看?”
李晓明心想,历史书上从来没讲过这回事呀,
我这个穿越者,又没什么能量能改变历史,估计你们大概率是结盟不成。
(本章结束)
正史小记:
拓跋鲜卑部落,实际上是草原上百十个大小部落的结合体,不存在纯正血脉之说,总体的人种是以黄种人为主。
拓跋鲜卑部由公元248年从今贝加尔湖附近,迁徙到东汉定襄郡(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对当时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示好,并与曹魏百姓互市共存,当时的魏国皇帝是曹芳。
到公元261年,当时的魏国皇帝是曹奂,因曹魏政权忌惮拓跋鲜卑部的壮大,曾派兵威胁鲜卑。
当时的拓跋鲜卑部首领力微,惧怕魏兵势力强大,宣布效忠曹魏政权,并送自己的儿子沙漠汗(北魏追赠魏文帝)到洛阳为人质,沙漠汗一直在洛阳做了近十年人质,直到晋朝建国,他仍然是人质,接受的是汉文化,娶得也是汉家女子。
后来晋朝又下嫁公主与拓跋鲜卑部后继的单于,均有史可考,
拓跋鲜卑后续的贵族基本都是胡汉混血,
从流传于世的北魏皇帝画像,和史料对鲜卑贵族的长相描述来看,拓跋鲜卑上层贵族的长相,与同时期的汉人长相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