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周翎宁都呆在御书房和皇帝处理政务,午膳在这边吃,晚膳去君后那里。然后她回皇女所休息,凌晨等皇帝下朝前,她再过来继续批奏折。
周翎宁批阅过的奏折,皇帝都会再看一遍,检查一下。
检查着比自己写轻松多了~
让宁儿提前参与这些,真是个正确的决定。
不过皇帝还是很惊讶,她虽然知道宁儿学得快,但没想到宁儿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了。
比她这个年纪强多了。
周翎宁批阅过的奏折,皇帝能不改就不改,改动过的就让内侍重新拿给她看,有疑问的她再解释解释。
用午膳的时候,母女俩聊天。
“宁儿,你觉得朝堂党争是为了什么?”皇帝想教她。
“钱。”周翎宁答的毫不犹豫。
皇帝失笑:“太直白了吧~”
“那利益?权力?”周翎宁换了个词。
皇帝点头:“差不多吧,那怎么保证皇族执掌天下呢?”
“兵,军队。”周翎宁道。
“不错。”
皇帝抚掌而笑,又道:“自太祖建国以来,宗室人员甚少,再加上朕有意遏制,所以大周暂时并无宗室繁多的影响……”
只要是宗室成员,都可一定程度上享受万民供养,但随着建国时间的增长,人总会越来越多的,会有给财政造成负担等等问题。
“但这些问题总会出现的,带上你,你们姐妹就有九个,未来的几十年,会多出八个王爵和封地……以后越来越多,宁儿,你认为该怎么解决?”
周翎宁想了想道:“大周建国近百年,国富民强,不再需要诸多人口了,所以男子及笄的年纪推到了16岁,大多18岁才出嫁,女子二十方及冠……目前推行的是一妻一夫多侍制。若想解决这个事情,其一,限制生育……,其二,推恩制……,其三,……,最后……。”
皇帝感叹道:“说的不错,很全面。”
十六位夫子没白去。
周翎宁笑道:“儿臣从南洲郡北上,回京城的时候看到了不少风光,因为‘闲趣话本’的流行,年轻的郎珺都少不了羡慕里面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粮食富足下,更多人开始在意的是找一个喜欢的人过日子,而不是更注重家世富足……”
先帝和其发夫(君太后是继后)感情甚笃,生的长女周凰临也是怀柔宽宥,十岁就被封了太女,断绝了其她女儿的可能。而且先帝既不喜欢往后宫去,前君后也不让后宫有太多孩子,所以周凰临的逝去,对先帝和前朝的打击很大,也让剩下的三姐妹争斗不休。
皇帝追忆过往:“这个风气对民间来说不错,但是你可别学,一生一世一双人,即使郎珺能生,也免不了被身后党派的对家毫无顾忌的一窝端,到时候没人继承大统,大家都傻眼。”
“哈哈哈~”
皇帝幽默了一下,周翎宁笑得不行。
“母皇放心吧,儿臣不会的。”
“每个政党前都有皇女,她们看得到希望,才会老实做事,虽然会在权力交接时造成一些问题,但代价会小很多。皇女谋反总比叛乱好一些。”皇帝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皇女谋反,不管成功与否,皇室成员还能活着,还是周家的天下。
但是叛乱的话,周皇族就成前朝了。
周翎宁严肃点头:“儿臣知道了,母皇。”
“嗯。”皇帝道。
过了一会儿,皇帝问:“江玟在南洲郡怎么样?”
“很好,她带着谢知微在藏书室帮南湖书院修正书籍,祝英日日去拜访。儿臣在山上时,她给儿臣布置些课业,回山下,她给儿臣授课。”周翎宁给皇帝说情况:“今年回来前,儿臣去问老师,老师说不回来。”
皇帝点头,示意知道了:“她确实喜欢整理书,还乐于给小辈解答问题,哎,难得的人才,能耐得住寂寞,一待就是几十年,让她清净两年也好,她家的小辈不争气,不然朕就用了。”
周翎宁不太清楚江玟的家事,问道:“多不争气?”
皇帝一脸难言:“特别不争气,你看看,你姐妹们哪家的伴读是江家的?”
一个都没有。
“江玟早些年还想着,培养不成女儿培养孙女,谁知道江家几代的才华,可能都聚集在她一人身上了。”
江玟是目前大周唯一一个三元及第,还是三朝元老,从太宗时期就入朝了,但教导了两代皇女,毫无骄矜之心,忠心耿耿。
“江太傅后继无人啊。”周翎宁感叹。
她的门生那么多,女孙中但凡有扶的起来的,都不会没被重用。
皇帝也同样可惜:“她倒是看的开,前些年朕问她需不需要给她女儿或孙女赐官职,她拒绝了,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1。”
周翎宁也点头,不愧是江太傅。
母皇和自己受她的教导,都受益匪浅!
用完膳,母女俩继续批阅奏折。
.
又一日
奏折批阅完成的早,皇帝要召见大臣。
周翎宁这些天见了不少人了,今天可在可不在,她就给母皇请辞。
“干什么去?”皇帝好奇。
周翎宁提醒道:“母皇,你给儿臣十日时间,给您做礼物呢。”
皇帝猛然想起,这些天事情太多了,确实忘了些:“啊,累不累?累的话先放那也行。”
“不用。”周翎宁道:“快做好了。”
“好,母皇期待着。”
被周翎宁一提醒,皇帝也有些期待了。
宁儿说自己没见过,那她也不一定见过,毕竟各地送上来的珍奇异宝,六儿哪个没见过没玩过?
.
周翎宁回到皇女所,映景迎上来。
“殿下。”
“嗯。”周翎宁道:“给元瑜和皇弟们的东西送去了吗?”
映景回答:“都送去了,殿下。元瑜郡珺还问什么时候能来拜访您。”
周翎宁每天都要去御书房,实在没空,喝了口茶:“让元瑜等我休沐吧。”
几个皇弟们都有父珺关心,元瑜在这里也没熟悉的人,自小长大的情谊,周翎宁难免对他照顾些。
“是,殿下。”映景应道,他遣人去皇男所告诉郡珺。
周翎宁稍作歇息,就去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