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试探性地问道,“要不,咱们征徭役?”反正待遇照旧,只是用的名头不同而已。
“不。”谢清风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表面上看上去待遇一样,但实际上招募劳工和征徭役是天差之别。征徭役意味着强制性,官府可以随意支配他们的劳动力,而招募劳工则是自愿的,意味着他们有权选择是否参与。
这一个政令颁布下去可不是过家家。
对于寻常农家而言,徭役二字如同悬在头顶的铡刀,性命要系在官府的草绳上。
征徭役就代表着苦和累还有可能会死。
家里若有三两个兄弟,往往为了谁去应役吵得掀翻屋顶。老大会说“去年是我扛了修城墙的活”,老二也骂“再上次是我去的,当时你躲在灶房装病时怎不提这事”。
谁都不愿意去做事,都想等下一次更轻松的徭役。
不过这不是并非谢清风忧心的根本,他主要想的是那些下面的小吏,尤其是衙门的衙吏。
谢清风觉得最棘手的便是这些扎根基层的“地头蛇”,若开放徭役征调,无异于给他们递上敲骨吸髓的棍棒。
若是给他们权力管理徭役,他们最喜欢钻空子了。这些衙吏必然会借机敲诈勒索,甚至强行摊派。百姓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被层层盘剥。
他们只会揣着铁链子进村,把壮丁像赶猪一样往河道上赶。
毕竟“衙役腰里三把刀,徭役、赋税、刮民膏。”这句话可不是白传的。
谢清风作为临平府最高的官员,手伸不了那么长,自己的官靴踩不进每一条乡间土路。
征徭役的这个口子是绝对不能开的。
“那该如何是好啊?总不能一直这样拖下去吧?”李文远他知道谢清风是怎么想的。
这些日子跟谢清风也共事了这么久,谢大人确实是很有能力,可是谢大人有个非常大的脾性,就是对百姓特别好。
可是此时心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雷厉风行才对。
对少数人心软必将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就像他强征战税一样,他知道肯定会让少部分百姓家里不好过,可若是那战税不征上来修河道,大水一发,整个临平府的百姓都得喂河。
他们当官的,就是得权衡利弊,用最小的损失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谢清风将从桌上将李文远刚才带过来的名单拿起,“李大人莫着急,咱们这银钱十五日一发,每七日准假两日,劳工可自行选择留营或返乡。”
“每段河道分三班轮作,人歇工不歇。”
“工段长持此牌即可停役,若有强征蛮催者,劳工可直接夺牌鸣鼓。”
李文远听到谢清风说的这段话,突然瞪大了双眼,他懂谢清风的意思了。他是想通过好待遇将劳工们吸引过来。
讲实在的,这待遇比临平府大多数活计好多了,而且这三班轮作的巧思,既保工期无虞又让劳力得以喘息。
李文远忽觉喉间泛起涩意,他在官署混迹多年见过太多层层盘剥的苛政,却从未想过有人能将“驭下之道”化作这般温暖的笼络。
深谙民心者,方可筑得万代长堤啊。
李文远看谢清风的眼神越来越狂热。
“李大人,您可别这么看着我。”谢清风起一身鸡皮疙瘩,表示受不了,“瘆得慌。”
李文远一下被谢清风这耍宝的模样给整破功了,他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
谢大人啊,还是个年轻人嘞——
——————
十五日未时三刻,河工营地的青石板路上,往来奔走的人影荡起金晃晃的涟漪。
劳工们早早地聚集在工棚前,脸上带着期待和疲惫交织的神情,但嘴角都是藏不住的笑意,今天是发工钱的日子。
“老张,你说今天能发多少?”一个年轻劳工搓了搓手,低声问身边的同伴。
同伴给了年轻劳工一肘子,“别做出这没出息的样子,咱来之前不是早就签了那契约嘛?半月一发,二十五文呢!”
“嘿嘿......”年轻劳工被肘了也不恼,粗布褂子上的汗碱在阳光下泛着白霜。
有钱就好!
他家里真的穷得揭不开锅了,就等着他发的这点钱买吃的回去。他刚开始来的时候是奔着用命来换钱的想法来的,没想到这活计比他之前干过的所有活都轻松多了!
每个人就干四个时辰的活,多了工头就会生气地喊他们回去。而且每七日就能歇两日,歇的那两日工钱还照发!
上哪儿找这样的活干啊。
新上任的知府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说句违心的话,要是这河道能修一辈子就好了!
两人正说着,工头已经带着账房先生走了过来。
“都排好队!先点卯再发钱,一个一个来。”工头大声喊道。
劳工们立刻排成一条长队,安静地等待着,生怕因为自己的吵闹就不发钱了。
“张大升,二十五文。”账房先生喊道,将一串铜钱递给站在那名年轻的劳工。
张大升接过铜钱,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将铜钱揣进怀里,生怕掉了哪怕一文。
后面的老于头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浑浊的眼睛盯着账房先生的木箱直发亮,当他接过用草纸包着的铜钱时,心才落到了肚子里。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年纪还能赚这么多钱。
一个月五十文,一年就是六百文,这对他来说真的算是笔不小的收入。
老于头报名的时候可没想过官府真的能发钱,他是奔着包吃包住来的,他是个乞丐,去扛沙袋别人都嫌他年纪大。
见到官府招人,他正好卡在最大的年龄上。
人不多,银钱很快就发完了,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道上,水面泛起细碎的金光。
临平府修河道的待遇好,劳工们回去后便自发当起了“宣传员”。他们休息日三三两两聚在村口老槐树下,捧着新领的银钱向乡邻们展示,“咱在河道上做工,每日有热饭热菜管饱,收工还能拿现钱!”
嗓门大的张大升站到石碾子上,扯开衣襟露出晒得黝黑的胸膛:“河工棚里铺的是新稻草,下雨天还有瓦顶遮风!”
“嘿!这条件真叫个好嘞!咱这辈子还没遇见过这么舒坦的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