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合作下来,原本在九原县绣房中处于中上游的福源绣房,竟然隐隐有了要成为九原县绣房老大的势头。
这一切,都得益于王秀秀那双面绣的绣帕。
这些日子,福源绣房靠着这独特的双面绣绣帕,成功打入了九原县的贵人圈市场。
如今,九原县有头有脸人家的女眷们,都以拥有一块双面绣的绣帕为荣。
那些先买到绣帕的贵妇们,总会在聚会时有意无意地将绣帕展露出来,引得其他妇人纷纷侧目,随后便是一阵恭维羡慕。
没过多久,双面绣便成了九原县贵妇圈的新潮流。
当然,这背后必也少不了福源绣房的推波助澜。
商人逐利,当初福源绣房愿意放弃大头利益,选择与王秀秀五五分成,正是看中了双面绣的长远潜力。
如今,双面绣不仅为福源绣房打开了贵人圈的市场,还让绣房在九原县的名声大噪。
有了这块“敲门砖”,福源绣房再想接贵人们的生意,简直是手到擒来。
然而,福源绣房的生意越是红火,其他绣房就越是眼红。
有些心思活络的绣房,甚至派了人在福源绣房外盯梢,试图找出那位掌握双面绣技艺的神秘绣师,好挖到自家店里。
可一连守了一个多月,福源绣房的新品都上架了好几轮,那位绣师却始终未曾露过面。
一时间,九原县的纺绣业对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绣师充满了好奇与猜测。
说来也是巧,王秀秀每次去绣房都是一身普通打扮,年纪又小,看起来不过是个寻常的村姑。
那些盯梢的人怎么也没想到,这位看似平凡的小姑娘,竟然就是那位掌握双面绣技艺的绣师。
王秀秀的普通外表,反倒成了她最好的掩护。
这次王秀秀再来福源绣房,郑管事不仅照常与她结算了绣帕的银钱,还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消息。
有位贵人托到福源绣房的东家头上,想要请王秀秀帮忙绣一柄喜扇。
其实,就算郑管事不提,王秀秀也正有此意。
她一开始选择做绣帕生意,为的就是打开市场。
绣帕虽然赚钱,但终究是靠量取胜,这并不是她的最终目标。
整日里绣些花花草草,虽然能练速度,却于精进技艺毫无帮助。
王秀秀真正想做的,是私人订制的高端绣品。
于是,王秀秀欣然接下了这单生意,并从郑管事那里领了一块名贵的真丝面料和许多金丝银线。
回到家后,她立刻与陈春花说明了情况。
表示这次接了个大活,干成了能有一钱银子的收入。
而且若是做的好,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陈春花一听,眼睛顿时亮了。
这段日子,王秀秀一直将交给家里的钱控制在七十文左右,这次突然多了三十文,还说以后能常有,陈春花差点没把王秀秀当财神爷供起来。
对于王秀秀提出的要求,她自然是满口答应。
喜扇的绣制讲究颇多,王秀秀为了稳妥起见,选择了传统的“龙凤呈祥”作为绣样。
虽然时间紧迫,但王秀秀并没有因此牺牲自己的健康。
她每天只做几个时辰的绣活,且只在白天进行,晚上则早早休息。
折腾了近一个月,这才将绣样给完成了。
然而,就在王秀秀准备将绣品送去绣房时,却出了个小插曲。
洪小冬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事,非要打开篮子看看。
陈春花虽也好奇,但想到王秀秀之前特意叮嘱过,这绣布精细,见不得日光。
她心里虽然也痒痒,但为了那白花花的银子,还是忍住了好奇心,拦下来人,坚决不让洪小冬这毛手毛脚的懒婆娘碰篮子。
王秀秀将绣活送去的时候,郑管事激动的甚至都不敢用手接,就怕自己皮糙肉厚,再将这精品给伤着了。
最后,只敢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料,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
王秀秀见状,便亲手取出绣布,将两面展示给他看。
只见那薄如蝉翼的真丝绣布上,金丝银线交织成华丽的图案,流光溢彩间透着一股子富贵气。
这又是金丝又是银线的,往常用起来,倒是不免俗气,但在这大喜之日,却是妥妥实力的象征。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绣布的两面图样虽然相同,颜色却截然不同——竟是双面异绣!
郑管事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想:这扇子一旦面世,必定会引起轰动!
他甚至不敢想象,自己掌管了快十年的福源绣房,会借着这股东风攀上怎样的高峰!
绣布还需找手艺精湛的扇工师傅装裱才能交货,王秀秀便先自掏腰包拿了一钱银子给陈春花。
陈春花见到银子,眼睛都直了,恨不得张嘴咬上一口。
也难怪她如此激动,实在是王秀秀最近给她的惊喜太多。
王秀秀应付了一场母女情深的戏码后,这才得以回了屋子。
然而,一进屋,王秀秀就察觉到了些许异样——她的屋子被人翻过了。
这个家里,会偷偷进她屋子的,只有两个人。
看这痕迹,倒不像是洪小冬的作风。
洪小冬没陈春花那么心细,不会连柜门都关得严丝合缝。
看样子,该是陈春花翻了一通,甚至连炕洞都没放过!
王秀秀冷笑一声,心里暗暗庆幸。
还好她谁都不信,多了个心眼,没将钱藏在家里。
否则,银钱被陈春花搜走都算是最好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