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旭!”太监尖细的声音划破了大殿的寂静,也击中了苏旭紧绷的神经。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激动,迈步而出,从容地走到金銮殿中央,叩首谢恩:“臣,苏旭,谢主隆恩!”
殿内不少人听到苏旭的名字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苏旭大胆的谏言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高中探花,更让一些人觉得不可思议,
只因为他太年轻了,本朝自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年轻的士子高中一甲前三。
“苏探花,朕很欣赏你的胆识和见地。”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
“日后在朝中,还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直言进谏的勇气。”
“臣谨记圣训!”苏旭再次叩首。
接下来的流程便显得有些乏味,皇帝又对一甲前三说了一番勉励之词,无非是些“为国效力”、“造福百姓”的套话。
苏旭对于这个结果反倒是没有知道自己是前十那么激动。
其实这进士前十名,已经是人中龙凤,
在此前苏旭早就做好心理建设,全靠他前几日不断在心里重复着一句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此时那新科榜眼陈忠涵的目光落在苏旭身上,心中颇有点不是滋味。
苏旭竟然位列一甲,探花及第,这让他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烦躁。
他原本以为,以苏旭在金銮殿上那般大胆激进的言辞,皇帝虽面上不显,但是想必已经触怒龙颜。
可如今,苏旭不仅没有被治罪,反而高中探花,这让他心中很是不服,如同吞下了一只苍蝇般恶心。
他出身于世代簪缨的勋贵之家,这种家庭的人最不喜欢的话题就是养民安民。
他们这些老牌勋贵最希望的是,那皇帝日日记得自己老祖宗们过去的功劳,处处优待这些功臣之后。
这一个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要真是都分给了百姓,连皇室都要节约开支,自己这些勋贵家族还怎么好意思继续骄奢淫逸?
是以,苏旭那番话也算是触动了这些老牌勋贵们最核心的利益所在,与他们的观念背道而驰。
陈忠涵斜睨着苏旭,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鸷,心中暗想:不过是个探花郎罢了,有什么好得意的?仗着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日后入了朝堂,有你好果子吃!
很快,皇帝挥袖示意,结束了这场觐见,
“明日早朝传旨,再行传胪大典”,
他言简意赅地说道,语气中透着几分威严不容置疑,随即起身离去,带走了殿内最为沉重的注意力。
那些余下的臣子们互相递了个眼色,便也纷纷起身告退。
出得殿去,庭外,自有群臣围聚着新科状元吴沣,那人得志意气昂扬,满面春风地与众人寒暄作礼。
许多老臣侧身上前,与之连连道贺,言语间早带着结交的意味。
另一边,陈忠涵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以娴熟的手腕,借家族的显赫之势,对几位阅卷官一一抚觞道谢,循序寒暄,既不贸然,也不怠慢,俨然一派未来权臣的风范。
他的仕途,早就在心底铺展成了一幅清晰蓝图。
然而在这熙攘的人流之外,却有一道身影显得格外孤单,那便是苏旭。
他没在拥挤中挤破头去凑热闹,只独自沿着庭院边缘的长廊漫步而行,姿态从容却透着几分冷淡。
他的目光浅浅扫过人群,分明看到了那些群聚攀谈的人,却没有丝毫欲加入其中的意思。
而更令人玩味的是,竟也没有谁特意上前与他攀谈几句。
只因那些官员们对于方才苏旭在皇帝面前的针锋相对记忆犹新,未敢忘怀。
在他们看来,苏旭就是一个难以捉摸又不好构陷的“异类”,既无法顺服于掌控,也不便放肆打压。
于是,这些人心照不宣地默认了一种姿态——对于苏旭,他们既不去主动招揽,也懒得多生是非。
而最稳妥的策略,莫过于静观其变,待日后看看皇帝究竟会如何调遣这位新科探花,再决定对他的态度不迟。
突然,一个内侍踱步而来,先是垂首朝苏旭行了一礼,随后柔声开口:
“苏大人,太后娘娘有请。”
声音轻若浮絮,却引得不远处的几名新科进士好奇地朝这边望来。
苏旭微微一怔,心中掀起了波澜,太后竟然召见自己?
他略感意外,而后思绪飞快运转,脑海里瞬间浮现出百般猜测与可能:
莫不是自己那篇大胆主张裁减皇室开支以及削减后宫冗余的策论,已经引发了太后的不满?
亦或是此番召见另有其他深意,毕竟“伴君如伴虎”,难道太后也是打算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各种念头纷杳而至,他瞟了一眼那面无表情的内侍,却从对方的眼神中看不出分毫端倪。
苏旭掸了掸衣袍,长呼一口气,最终只能按下满腹疑问和不安,跟随内侍一路朝着慈宁宫缓步而去。
一路上,苏旭回想起自己寒窗苦读的岁月,回想起殿试上慷慨激昂的陈词,也回想起家中黛玉的温柔笑靥。
如果太后真的因为他的谏言而降罪于他,他该如何应对?
慈宁宫内,气氛庄严而压迫,那古朴鎏金的梁柱与肃穆的华盖,恍若天地间集聚了无形的威权,令人不由血液凝滞。
太后端坐在正中凤座上,身着深红朝服,眉宇间狭藏着一抹不可轻视的威仪。
她冷冷地凝视着苏旭,目光凌厉如刀,将他浑身上下剖析得一览无余。
苏旭方踏入宫门,便即刻感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桎梏般压力。
他不敢稍有怠慢,连忙跪伏请安,沉声而清晰地开口:“臣苏旭,叩见太后娘娘。”
太后不动声色地审视了他许久,终于缓缓启唇,道出一句分不清喜怒的话语:“哀家听闻,你在殿试上一再奏疏削减皇室开支,甚至涉及后宫?”
这一句话虽镇静,但字字句句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让苏旭后脊生凉。
片刻间,他心绪百般交织,几欲料想自己今日恐怕难逃风波。
偏偏此刻退缩只会让事情更加难办,苏旭努力压下心头忐忑,硬着头皮镇定答道:“回太后娘娘所言,确有此事。”
随后苏旭开始对太后谈到朝廷节俭治国的必要性,又巧妙称赞了太后勤勉持家、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的贤德,尽力在平衡讲理与奉承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
言辞中谦恭有礼,绝不含半分逾矩,既希望借此平息可能的怒火,又试图引导话题向他能应对的方向靠近。
不过,太后似乎并没有被他的解释说服。
她微微皱眉,目光锐利地盯着苏旭,问道:
“你可知,削减皇室开支,会影响到皇室的尊严和体面?”
苏旭心中一沉,知道太后最在意的还是皇室的颜面。
他鼓起勇气,答道:“臣以为,皇室的尊严和体面,并非建立在奢华的开支之上,而是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
太后见苏旭如此回答,突然笑了起来,这笑声让苏旭更加 摸不到头脑,随后太后点了点头道:你,确实不错,起来吧,别被吓着了。
实际上,太后今日召见苏旭另蕴玄机,她见苏旭起身,忽然转话锋晤问:
“探花郎今年还不满二十吧?”
苏旭一愣,下意识颔首应和:“回娘娘,正是如此。”
“处变不惊、直言不讳,年纪却轻得让人吃惊。”
太后目光深深,一时意义不明。旋即,她缓缓道:
“哀家有个心尖宠爱的小女儿,正是豆蔻年华……不知苏探花郎觉得,她可配得上你这样的才子?”
此言一出,宛若巨石入水,整个殿内众人都齐齐变了脸色。
苏旭听到此话,已感到后脊一阵寒凉,只想问自己,这到底是穿越红楼, 还是穿越包青天的陈世美副本啊?
他脑海中正飘过各种吐槽,却见太后优雅一笑,又补上了一句:
“你放心说出心中看法——但要记住,话出口前再三权衡谁的脸面能得罪,谁的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