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完年之后,录取通知书才开始陆陆续续的下发。
终于,又过了半个多月,楚希文和楚希安的录取通知书才收到。
两人报的都是在京市的国防大学,楚希安被录取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楚希文被录取的是导航工程。
他们对于所在的地方都没有太大的留恋,毕竟唯二的亲人楚父和楚母都已经去世。
相对而言,这里算是他们的伤心地。
只不过前几年的时候,两人是没有办法离开的,毕竟那时候出行都要介绍信,他们没有介绍信哪里都去不了。
而且他们还要工作,自然只能留在这里。
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他们自然不会对这个地方有什么留恋。
以后只需要有时间过来祭拜一下父母就可以,反正他们也没有其他的亲人在这里。
这一次,姐弟两人的成绩都很是不错。
楚希文这一世因为自己选择要走的路,不准备太过于暴露于大众之前,因此并没有去争高考状元的名号,因此楚希文考试的时候刻意控了分。
不过即使这样,她还是以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国防大学。
至于说楚希安,他成绩虽然没有姐姐好,但成绩在省内也能排进前五十,因此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楚希安表现的很是激动,又哭又笑的抱着楚希文,激动的说道。
“姐,我真的考上大学了,爸妈肯定会为我们骄傲的………”
他现在已经激动的不知道在说什么了,嘴里也一直都是这几句话。
楚希文看着傻弟弟眼泪鼻涕的蹦了自己一身,不动声色的将人推开,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嗯嗯,我们希安很厉害,爸妈在天有灵,一定会很欣慰的,我们去给他们上柱香,让他们也好放心。”
楚希安被转移了注意力,果然激动的点头,回去就准备着明天的事情。
第二天,姐弟两人去给父母扫了墓,告诉了他们这个好消息。
接下来的时间,姐弟两人开始处理家里的事情。
很明显,他们以后去上大学,以后应该也不会再回来这边。
因此,两人首先就是将两份工作卖掉。
他们的工作都很好,一份机械厂后勤部的工作,一份技术部的工作,都是坐办公室的,显然很是受欢迎。
当然,楚希文的工作只要是有点能力都能做,但楚希安的就不一样了。
如果他将工作卖出去,买到的那人也有技术员的证,肯定是能接他的班。
但如果没有,那就只能是换岗位了。
而且因为他的是技术岗位,因此能换岗位的选择还是挺多的。
这时候知青回城政策已经逐渐开始,最早的一批知青也回来了。
他们因为没考上大学,现在急需一份工作,因此两人的工作很快就卖了出去。
楚希文的工作卖了700块钱。
一般机械厂的正式工工作可以卖到六百多块钱,不过楚希文的这份工作轻松,还是坐办公室的,因此卖了700。
至于说楚希安的,比楚希文的还高,足足卖了850块钱。
因为他卖工作的那个人,他有亲戚在厂里打点一下,最后去了司机班。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楚希安这份工作可以换的岗位选择多,这才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
要知道这时候的司机,那可是很吃香的。
……………………………………………………………………………………………………………………………
姐弟两人处理完了工作的事情,就开始处理家里的东西。
家里其实也没什么太多的东西,就只有他们现在住的房子,还有一台以前楚母留下来的缝纫机。
至于家里其余家具什么的,能卖的就和房子一起卖了,剩下一些卖不出去的,就送给一些平时相处的好的邻居。
还是有不少人信风水的,楚希文姐弟两人考上大学,并且还是那么好的学校的消息,早就在当地传开了。
再加上他们家房子比较大,有三个卧室,因此想要的人还是不少的。
最后,房子包括里面的家具,被一个人买了去,花了1600块钱。
缝纫机已经被楚母用过几年,这几年楚希文偶尔也会用,不算太新,最后卖了120块钱。
毕竟当初他们家的缝纫机,也是花了160块钱和一张缝纫机票的。
这样下来,也算是差不多。
早在前几天,楚希安开始上班之后,楚希文就将原主父母留下来的钱分了,她和楚希安一人一份。
两人对此都没有意见,楚希安甚至还想要给楚希文多分一些,毕竟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姐姐在照顾他。
楚希文自然不会同意,该她拿的她不会推辞,不该她拿的她也不会多要。
当初那两本存折上总共有2800块钱,楚希文都没有花。
那几年养楚希安则没花太多钱,大多数都是楚父楚母留下来的零花钱,还有少部分她的工资。
那两年他们的花费其实不高,大多数的东西都是楚希文从空间里面拿出来的,自然也花不了太多钱。
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而且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子,楚希文自然不会因为自己给他花了一点钱斤斤计较,毕竟自从他工作之后,也给自己花了不少。
因此,那两本存折上的钱,他们两人是平分的,一人1400。
再加上这次卖房子和缝纫机的钱,一人又分了860块钱。
至于说卖工作的钱,那自然是自己的自己收着。
楚希文这几年工作的工资,再加上她翻译的稿费,以及偶尔去黑市卖东西所得,所有的钱加起来,也有两万多。
至于楚希安,即使没有楚希文那么多,但手里五六千块钱应该是有的。
有了这些钱,姐弟两人以后得生活都可以过的很好。
处理完了工作和房子的事情,时间也到了快要去学校的时候。
两人不再犹豫,带上自己的东西,离开了这个生活二十多年的地方,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