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把这些要更改的政令写完,就宣了镇国公进宫,他要问问穆远,这些政令还没有需要改进或者补充的地方,长歌虽强势,但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穆远接到宫里的通知,就急匆匆的进宫了。
长歌最满意他的地方就是,这人忠心,有点愚忠的那种,把保家卫国刻进了骨子里。
长歌作为现代人,自然不会自掘坟墓,他属于那种,只要你能干,我就敢用的人。
“臣参见陛下,圣躬安!”穆远来到乾元宫,对长歌行礼问安。
“朕安,外公,你看看这个,这是朕写的关于改革的一些想法,你给朕提提意见。”长歌笑着把那厚的能当书看的稿纸给了镇国公。
“臣惶恐。”镇国公说着就接过了长歌写的稿纸,看了起来。
穆远越看越心惊,他甚至想把长歌的脑袋扒开看看,是不是这脑子真的比别人重半斤,这里的每一条政令,从长远看,那都是利在千秋的存在,绝对会青史留名的,不愧是被神龙眷顾的帝王。
不过有些政令还是要缓一缓,步子不能一下子迈的太大,一旦让世家们反弹就不好了。
于是穆远说道:“陛下写的这些政令当真是极好,哪一条都能彪炳史册,只是有几条还是要缓缓,比如这文举和文官考核,最好不要同时进行,总要给那些世家们一个接受的过程。
臣以为,可以先推行武举以及军校,各州府的官学也可以同时进行,但文举暂时不要实行,这等于在挖他们的根基,他们会疯的。
这也是给一些寒门子弟机会,比如可以五年后行文举,有这五年的缓冲和学习,那些寒门子弟考中的机会也大一些。
咱们武将就没那么多的讲究了,这武举,首先就得有个好身体,不然上了战场也是送死,就这一条就刷下很多人,还有就是武功和识字,又能刷下去很多,能走到最后的,肯定都是强者。
其次就是,夫子师傅都有现成的,那些老家伙们都闲的要长毛了,正好让他们去教娃娃,粗鲁了一辈子,老了老了还能让人尊一声夫子,还不美死他们,这就是皇恩浩荡,不然这辈子都得让人叫莽夫。
再次就是武将咱们好掌控,文臣咱们掌控不了。”穆远说完就等着长歌思考,其实有一句话他没说,那就是娶个文臣或者大儒的女儿做皇后,这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
穆远能想到的,长歌自然也想到了,对于皇后之位,长歌其实并不在意,但要是让世家女做皇后,长歌是不愿意的,还是找一位大儒之女做皇后吧。
长歌又不是那种渣男,自然不会像轩辕仁一样过河拆桥,最起码的尊重是要有的,再说了,真愿意进宫的,有几个是恋爱脑的?像穆瑾萱当初那般的少,在皇家爱情才是最无用的东西,都是利益。
只是这个事更不急,他才8岁,大婚至少要等到16岁左右。
不过可以先订婚,皇帝大婚的流程,光是准备就得三四年时间,五年后开始文举,正好也就定下皇后人选了,就算是为了利益,未来的岳家也会帮他的。
唉!所以说啊,做皇帝有什么好的,连自己的婚姻都要用来做筹码,偏偏有人乐此不疲,反正长歌是无法理解,可不理解归不理解,做还是要做的。
想要实现他的那些政令,利益联姻就是必不可少的,独木难支,他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吧,那就更没人愿意干活了。
想明白的长歌,默默的叹了口气,说道:“外公所言极是,等大朝会的时候,朕便颁布诏书,昭明元年开始,实行武举,外公回去写个折子,把武举要考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还有那些能出任军校的教官,也要列出来,朕对他们的能力并不熟悉,外公要不要出任副院长?”
穆远如今是太尉,又知兵事,任副院长是最合适的,至于正院长,自然是由皇帝担任。
兵事乃国之大事,不牢牢的攥在自己手里,以后的子孙怕是会非常的头疼,不能留下如此大的隐患。
千秋万代是不想了,但能长久一些,还是长久一些吧。
穆远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长歌会如此厚爱镇国公府,同时他也担心,长歌是他的外孙,可长歌百年之后呢?下一任皇帝会不会像先帝一样猜疑?
“臣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守好臣子本分,为大昭分忧,为陛下分忧。”穆远跪下谢恩。
他还是答应了,但心里却想着:看来镇国公府得分家了,分家后可以由武转文,如今三个儿子都有爵位,这已经是天大的殊荣了,可也不能太过分,他这个外孙眼里可不揉沙子。
“朕相信外公定能做好,此事就交给外公了,首先要选定校址,然后交给工部去建,银钱就从朕的内帑出吧,省的那些大臣又唧唧歪歪的。”长歌说道。
“喏,臣这就回去写折子,差人去选址。”穆远说道。
“嗯,那就辛苦外公了,对了,外公也是朕的老师,如今朕自己八岁了,连个伴读都没有。
朕想选四个伴读,外公在穆家选一个表兄弟,赵家那边也选一个,剩下的两个,也交给外公来定,看看哪家的子弟合适,就一同选了吧。”
长歌想起伴读的事,把这事也交给了穆远,皇帝的伴读,将来位极人臣的可能性很大,这也是恩泽。
“陛下是想都选勋贵家的?还是文臣家也可?”穆远问道。
“外公有看好的文臣家子弟吗?”
穆远想了想说道:“右仆射贺贤家的长孙倒是极为合适。”
长歌想了想,贺贤他知道,虽是小世家出身,可也算半个寒门了,贺家已经没落了,要不是有贺贤支撑,怕是已经掉到寒门里了。
而且贺贤此人还是很有能力的,属于能臣之列,是个干实事的,只是此人不会溜须拍马,在轩辕仁的时候,并不受重视,他能当上右仆射还是长歌的爷爷选的。
轩辕仁继位8年,贺贤也坐了8年的冷板凳,倒是个能跟刘缨打擂台的好帮手。
“那就选贺家的吧,大世家的孩子朕不做考虑。”长歌定了贺家的长孙,同时也传达了自己的立场。
穆远自然听出来了,看来陛下要对世家下手啊,果然是个有魄力的,只是这一路走来,怕是要艰难很多,还是多帮一下吧。
至于剩下的一个伴读名额,穆远还要回去好好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