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箱?那不是我家老大在做的东西吗,你们要干啥,谈合作?”赵程担忧道。
“是啊,这东西和伞一块卖可好卖了,单独卖也是很赚钱的,一些学子上学堂背一个特别不错,能放书还能放干粮。”
“对,不知道能不能和您儿子一块合作?”
“这个,我问问他。”
赵程转身去了院外,那里还有一座房屋,里面都是木板和背箱,还有防水油。
“老大啊,咱家来了几个人,他们想买咱村的生姜,还有承山家的雨伞,还有你的背箱,你要不要和他们谈合作?”
赵铁柱眼珠微转,想到了小丫头临走前的交代。
“铁柱伯伯,要是有人来找你合作,你就与他们合作,你出方子与他们分成,最少不能低于两成,京都那边我也会这样与他们合作,到时候协议拿回来你记得按手印。”
“爹,我去见见他们,这里的房门得锁起来。”
“行,那你赶紧的。”
片刻后。
赵铁柱瞧着面前几人的笑,道:“听说几位找我谈合作,我可以和你们谈,但分成我要占三。”
有人脸色一变,“这个,你这分成要的太高了,按分成合作来说,材料和人工都是我们出,你这只用出方法就行了,三成太高了。”
那背箱他们也拆过,瞧过后发现上面已经有专属标记,这说明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这背箱出自谁手,他们要是学来卖,会被耻笑的。
“兄弟,最多只能两成,要是真不行,我们也没法了。”
赵铁柱故作思考,道:“两成也行,但我的专属标记不能撤,你们可以再加上属于你们各家的标志,这样我才谈合作。”
“行,那我们先写协议?”
“好,与你合作背箱的有我们三家,一共六份协议。”
半个时辰后,三个外地人很是高兴的揣着协议,而其他的商人也着急了。
“村长,能不能带我们两位去云老板家,雨伞生意想找他谈谈。”
“可以,他家在村西,正好路上你们要看生姜的也可以瞧瞧姜地。”
“行。”那人回应。
路上。
赵程指着田地里长得很高的绿色窄叶植物,道:“这就是生姜了,想买就得到十月份了。”
一群人瞧着绿油油的生姜苗猛点头,这外头的苗长得确实不错,想来是土豆肥沃,也不缺水。
“那些孩子们在干啥呢,这么热的天也不回家,在田里拔草吗?”有人不解问。
“不是,他们在捉小龙虾呢,田里庄稼要收了,得赶紧捉了把水给排排。”
“哦,原来镇上香满楼和其他家的小龙虾都是这田里捉的啊,这不会夹到他们吗?”
“没事,村里人皮糙肉厚的,夹到直接抓了就行。”
一行人说说笑笑来到了村西,看着青砖大瓦房不住点头。
村长上前敲门,不多会儿,云承山开了门,看到一群人先是一愣,随后热情地将大家迎进院子。
众人表明来意后,云承山笑道:“各位有心了,不过这雨伞制作工序复杂,用料也讲究,若是合作,我家不卖工艺,只提供货源。”
其中一人忙道:“云老板,咱们商量商量,我们可以给你家分成,到时候只用坐等着收银子就行了。”
“这个……”,云承山犹豫着,他想到了闺女临走时的话。
“爹爹,咱家的雨伞时间久了肯定有人能研究出来,若是有人真心合作,就让他们提供竹子,毕竟咱们村很多人还要这个手艺赚钱,
最后一道工序必须由咱们家作坊来做,也是为了给村里妇人们赚钱的机会,怎么来说爹爹你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咋说,分成咱家要占四成,最少三成。”
云承山思虑片刻后看向赵程,“村长,我们当初做油纸伞生意就是为了村里和附近村的人都有一份生计,他们想的那种我不能答应,这年头年景并不好,若是碰到天灾,村民们手里没有银子根本不行,
所以要想合作,他们的作坊得开到咱们村,最后由这边出货,我家占制作伞骨和最后一道防雨程序,纸张也从我们家直接购买,我会给最低价,
毕竟制纸也是一项新的营生,我总不能一并交了出去,这点还请要合作的贵人见谅。”
赵程很感动,没想到在利益面前,这小子还想着三个村子的人。
“好好。”他笑着点头,又看向来合作的两人,“两位,你们也都听到了,这年头能赚点钱都不容易,承山想给三个村子的人生存的机会,这个合作方法不知你们能否同意?”
那两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人缓缓开口:“云老板,您的想法固然很好,可是这样一来我们的成本增加不少,这分成能否再商议一下?三成着实有点高。”
云承山轻轻摇头,神色坚定:“二位,这已是最低限度,我这伞的工艺独特,而且这三个村子的劳力都靠着这个营生,我若轻易松口,以后村民们没了活路可怎么办?”
这时另一个人沉思片刻说道:“云老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前期投入较大,这前三批货我们拿六成,之后都按照您说的办,分成我们拿三成。”
云承山低头思索,笑道:“二位可能误会了,我说的三成是我家占三成,你们两家都是六成。”
一中年男人闻言哈哈大笑:“哈哈,我还以为是我们三成,云老板大气,那就依您所言,不过这协议可得写清楚了。”
“好,那两位还是着手准备作坊,就挨着我家雨伞作坊就行,我家给两位的作坊供货。”
很快协议写好,三方按下手印。
众人离开后,村长拍着云承山的肩膀赞道:“你做得对,既为村子考虑,又不失商业头脑。”
“这都是应该的,毕竟我闺女是村里的里正,为村人着想也是她的想法。”
赵程恍悟,“原来如此,丫头还真是善良。”
云承山望着远方,心中默默念着女儿的聪慧,相信只要秉持这份初心,三个村子定能越来越好。
“你先看孩子,我与他们再说说生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