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水泥展销会
随着张华回到县城,水泥展销会的筹备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首要的工作自然是要将大良乡水泥工厂已经准备好的产品运输过来展会场地这边。
目前定好的参展产品有:五百多袋水泥原料、上百套沉重的水泥桌椅、数百件精致的水泥花盆等家用品,还有数千块水泥砖及其他预制建材、装饰品和特制的水泥玩具。种种这些,虽然数量庞大,但在黄荣精心组织的运输力量面前,都不成问题。
清晨,一支由三十多辆马车组成的运输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大良乡进发。每辆马车上都配备了专门的固定装置,确保易碎的水泥制品在运输途中不会损坏。车队领头的是黄府最有经验的马夫老吴,他带着几个伙计提前勘察好了最佳路线。
在大良乡这边,张越早已组织工人将展品分类打包。散装水泥用最新研制出来的牛皮纸袋分装;水泥桌椅的边角都用稻草仔细包裹;小巧的水泥玩具则装在垫满布絮的木匣中。陈大牛带着技术人员在一旁指导,确保每件展品都以最佳状态装车。
运输过程井然有序。沉重的建材由专门的平板车运送;精致的装饰品则放在装有减震装置的厢式马车里。车队往返数次,每次都有专人清点交接。张华派来的技术人员随车押运,随时处理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短短数日内,所有展品都安全运抵城南展销会场。这座由旧粮仓改造而成的展销会场,占地近十亩,内部空间被科学地划分为工程区域、生活区域及娱乐区域等三大功能区域,每个区域都经过精心设计,充分展现水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
工程展示区占据了会场东侧近半面积,展区内,黄荣安排的工人早已搭建好展示台,散装水泥整齐码放在最前面的防潮展示台上,通过中间定制的水泥路步入其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按1:10比例缩小的精致建筑模型——有用水泥砖砌成的民居小院,有混凝土浇筑的商铺楼宇,还有预制水泥板搭建的亭台楼阁。这些模型不仅展示了水泥建材的多样性,更通过剖面的设计,让参观者直观了解建筑内部结构。地面上铺设着几段不同工艺的水泥路面,从最基础的素混凝土到加入颜料的装饰路面,应有尽有。角落处还陈列着各种规格的水泥管道、预制梁柱等建材,每件展品旁都配有详细的说明牌。
生活用品区位于会场西侧,这里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央摆放着数十套造型各异的水泥桌椅,有的仿红木雕花,有的走简约现代风,充分展现水泥的可塑性。四周的展架上,整齐陈列着水泥花盆、笔筒、烛台等日常用品,其中不乏镶嵌贝壳、彩石的精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水泥厨具模型,虽然不能实际使用,但其精致的做工令人叹服。该区域还特意搭建了一个样板庭院,用水泥制品营造出温馨的家居氛围。
儿童娱乐区设在会场南端,这里是欢声笑语最集中的地方。入口处立着几只憨态可掬的水泥动物雕塑,里面设有色彩鲜艳的水泥滑梯、跷跷板等游乐设施。特别设计的迷宫墙高约1.5米,既保证安全又不失趣味性。所有设施的边角都经过圆滑处理,地面铺设了防摔的软质垫层。十余名经过专门培训的安保人员在此值守,他们不仅要维持秩序,还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安全。一旁的休息区为家长准备了茶水座椅,让他们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此玩耍。
三个区域之间用彩旗和绿植自然区隔,既保持独立又相互呼应。会场的每个角落都体现出筹备者的用心,让参观者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全方位了解水泥产品的广泛应用。
在运输工作完成,参展产品都已布置完成后,张华亲自到展会场验收,看着一件件展品被妥善安置,他甚是满意,对黄荣的动员能力更是佩服。
张华又让陈大牛带着技术人员调试现场演示所需的设备和工具,为即将到来的展销会做最后的准备。整个会场洋溢着忙碌而有序的气氛,预示着这场展销会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展销会开幕当日,城南旧粮仓外人头攒动。那些被黄荣邀请来的各地客商,起初多是碍于情面才勉强前来。南江府来的木材商周老板一下马车就摇头叹气:\"黄兄这是闹哪出?搞这个什么的水泥展销会,又能有什么好东西带给我们?\"
然而,当这些心不在焉的客商踏入展馆大门后,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工程展示区内,陈大牛正带着工人现场演示水泥浇筑,只见灰浆倾泻而下,转眼间就凝固成型。来自东州的石材商李掌柜瞪大了眼睛,手中的烟袋\"啪嗒\"掉在地上:\"这...这比夯土快十倍不止啊!\"
生活用品区更是引起阵阵惊呼。当看到水泥制成的桌椅竟能雕琢得如红木般精美,云州瓷器行的孙老板忍不住用手反复摩挲:\"这质地...这分量...若是做成花盆,岂不是比陶瓷更经久耐用?\"他的随从赶紧掏出算盘,开始噼里啪啦地计算成本。
最热闹的当属儿童娱乐区。数十个跟着父亲来的小公子,在水泥滑梯上玩得不亦乐乎。华州盐商程老爷看着自家小子疯玩的模样,转头就对随从说:\"快去问问,这滑梯能不能订做!咱们家花园里也要装一个!\"
\"诸位请看,\"张华站在中央展台,手持土制扩音筒讲解,\"这种新材料不仅坚固耐用,更能塑造成任何形状。\"他一挥手,工人立即演示将水泥浆倒入各种模具,转眼间就制出精美的栏杆柱头。
展会现场渐渐沸腾起来。原本打算露个脸就走的客商们,现在全都挤在各个展台前详细询问。山西来的晋商围着水泥管道模型激烈讨论:\"若是用这个修水渠,再也不用担心渗漏了!\"江南的园林匠人则对水泥假山赞不绝口:\"这可比真石头容易造型多了!\"
\"黄兄啊黄兄!\"周老板激动地拉着黄荣的手,\"你这次可真是救了老哥一命!要是错过这等好东西,我那商行迟早要被淘汰啊!\"
展会一角,几位客商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签订订单。他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展销会,更是一场产业革命的序幕。谁先掌握这种新材料,谁就能在未来的商海中独占鳌头。而那些没有到场的人,注定要被这个崭新的时代远远抛在身后。
展销会开幕没几天,最先到场的客商们就彻底被水泥产品折服了。他们不仅自己抢着下单,还主动当起了张华的活广告。
南江府的周老板连夜派伙计快马加鞭送信,叮嘱老友一定要来看看;东州的李掌柜直接在信里画了水泥桌椅的图样,标注\"此物必火\";云州的孙老板更夸张,把样品图册抄录了十几份,分送给各地生意伙伴。
这些口耳相传的效果立竿见影。接下来的日子里,前来参观的客商一天比一天多。有收到信专程赶来的,有路过听说来看热闹的,还有不少是当地士绅带着家眷来开眼界的。展馆门口天天排起长队,黄荣不得不加派人手维持秩序。
展销会现场瞬间变成了一个繁忙的交易市场。各地客商生怕错失良机,纷纷围住张华要求签订契约。张华临时在展馆侧厅设立了签约处,却依然被挤得水泄不通。
\"张东家,我们东州李家先订五千袋!\"
\"慢着!我们云州孙家要八千袋,现银支付!\"
\"南江周氏商行预定水泥砖十万块,这是定金!\"
契约文书如雪片般飞来。从黄荣处借调来的几个账房先生从早到晚不停地记录,算盘珠子打得噼啪作响。最忙碌时,张华不得不将客商按地域分组,分批次洽谈。黄荣派来的十几个伙计专门负责维持秩序,给等待的客商端茶递水。
契约内容五花八门:有单纯采购散装水泥的,有订购整套预制构件的,还有要求定制特殊工艺品的。云州一位园林主人甚至直接订制了全套水泥假山景观,光这一单就价值两万两白银。
到了第六天,订单总量已经突破十五万两。张华不得不宣布暂停接收新订单,因为现有产能已经排到一年半以后。这个决定反而刺激了更多客商加价抢购,到展销会闭幕时,订单总额定格在二十二万八千两。
县衙的税吏闻讯赶来,在展馆门口设了临时征税点。看着一箱箱白银被贴上税封,主簿赵大人笑得合不拢嘴:\"大良乡水泥商行真乃我县纳税楷模啊!\"
夜深人静时,黄荣在账房内核算利润。扣除原料、人工和运输等成本,净利润竟高达五成有余。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堆积如山的契约文书,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心中对张华的评价更上一层楼。这些订单不仅意味着巨额财富,更代表着张华的水泥产业正式打开了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