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洋以前是一门心思给闺女攒陪嫁的,他还以为魏瓒和许国伟都是,结果魏瓒压根不这样。
结果过年他们连襟舅哥坐一起闲扯的时候,才知道人家根本不这样想。
“我有闺女,我肯定是培养她独当一面,攒什么陪嫁,陪给谁,不攒!想娶我闺女,得像我一样自带彩礼上门。”魏瓒对此嗤之以鼻。
他是巴不得醒醒以后不结婚的主。
虽然很不厚道,魏瓒有时候觉得孟冬青一开始那个去父留女的主意很不错,嘿嘿。
死女婿不死岳父就行。
许国伟和他当时都大受震撼。
但仔细想一想,真让女儿嫁去男方家里,他们确实也不乐意。
许国伟也算是半上门了,但婆媳关系有多难搞,他是有亲身体验过的,陈海洋就更不必说,他差点在这个家查无此人。
“就算不上咱们家,也得是自己的小家,婆家不能插手。”孟春雨吃过的苦头,一点都不想女儿吃。
这也是她努力攒钱买房子的原因。
两个闺女都有房子,以后就不用看人眼色过日子了。
以前他们总说上门没好货,不是穷得过不下去,没有哪个男的愿意上门,但身边这些上门的告诉孟春雨,无论什么身份,照样有拎得清的。
魏瓒就不说了,孟春雨还没自信到闺女也碰着这么好的人。
大哥许国伟就不错吧,婆媳之间一直拎得清,大嫂这么多年,受过委屈,但绝对没有一直受委屈。
再远一点,小芸家的吴延安,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但人品好,踏实,日子就能过到一起去。
孟春雨心里还悄悄想着,要是闺女实在不愿意结婚,她其实……也同意。
只有当女人,才知道当女人有多累多痛。
她从不后悔生孩子,因为老天给了她两个宝贝。
但生孩子的痛,对身体的伤害,她是切切实实经历过的,如果孩子不打算经历,其实也不错。
不过这话孟春雨没跟陈海洋说过,他还是老思想,觉得人到年龄就得结婚生子。
夫妻俩虽然这些年日子过得和美,但很多事还是有分歧的。
只不过有的拿出来沟通谈明白了,有的她直接不沟通,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日子过久了就知道,不是什么都要辨个明白,也不是非要思想完全一致。
“对了,妈又来找我了,说我爸又住院了。”陈海洋有些憋屈,有些难受,又有些担心。
孟春雨脸上表情一点变化没有,“找厂里有居委会,搞明白生病报销后要花多少钱,跟你兄弟平摊,你可以带铺盖卷去伺候,但不能多花一分钱。”
陈海洋脸色一变,“可别了,那我还得自带口粮,才不会被嫌弃。”
“你也知道啊!”孟春雨无语。
陈海洋想了想,决定按孟春雨说的做,隔天就拎了点简单的营养品回了陈家。
但他没想到,他的兄弟父母,会比他想象的更无耻。
他们竟然想到他这里来养老,说他家房子多,房子大,赚得多。
要是孟春雨实在不想伺候公婆,可以把他们刚腾出来的那个小院给父母住,再请个保姆照顾。
陈海洋气笑了,“你们要想我搬回来就直说,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圈。”
“你这说的什么话,你们夫妻有出息,弟媳妇还是大老板,赡养父母难道不是应该的?”大哥摆出大家长的威严。
父母渐老,这个家里已经是他在做主了。
陈海洋也不是从前的懦弱弟弟了,“我可没出息,还是在厂里当工人,人家春雨也不是你弟媳妇,我跟她可没证。”
陈大哥脸一垮,恨铁不成钢地指着陈海洋说不出话来。
“有证没证不也这样过,你们这种也算事实婚姻。”这几年闹离婚的越来越多,事实婚姻这个词,大家伙也学到了用上了。
陈海洋啧一声,“都不认算什么事实婚姻,我搬回来就是了,只不过我的工资还需要养女儿,养父母的,只能比照着大哥小弟来,这房子怎么着都有我一份,所以我住哪?”
陈家全家,“……”
“海洋啊……”陈母开始抹眼泪,跟陈海洋示弱。
刚开始陈母示弱的时候,陈海洋还吃这一套,毕竟以前总是天崩地裂地挨骂,盼了一辈子的母爱突然有了,谁能不动容。
但示弱过后就是要钱,陈海洋就清醒了。
他私下给点零花钱没什么,但要他当冤大头,门都没有。
反正托这一大家子的福,他孤家寡人一个,什么也不怕,大不了回来吃家里的住家里的呗。
陈海洋现在刀枪不入,陈家人没有办法,只能接受平摊医药费。
医药费也不是他们说多少就多少,得去医院拿了单子算明白了,他才掏钱,多一分不给。
陈家人气得要死,又无可奈何。
陈海洋现在还愿意平分,要是逼急了,他能直接回家,也能干出谁得家产谁养老的事。
陈家人很后悔,看着孟春雨和她娘家越来越好的时候,他们还在笑,等他们爬上高处跌下来。
结果人家越来越高,越过越好,路上连碰着他们,都搭不上话。
怎么搭话,他们还骑着参加工作时买的自行车,孟春雨已经开上了自己的小汽车。
同样的十字路口,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陈海洋一回家就装穷,上个月看到他,他明明开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听说是孟春雨给他买的。”陈海洋走后,陈大嫂不满地挑拨。
“也不用他多孝顺,他有车,爸妈生病去医院的时候,他能送送也是尽心啊,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