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手中的玉牌,这竟然就是《通天剑典》,自己记事起就挂在胸前的那块玉牌看起来和这个一模一样,可那又是什么?想起自己携带着那块玉牌便能与常人无异,而丢失后便压制不住体内的真气,看来那必定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异宝,等再回到界外一定要好好寻找一番,也不知爹爹是从何处得来的。
“既然是你们家的,那就算了,不过这娃娃我看着挺顺眼的,就给我当个干儿子吧。”
众人皆向其投来异样的目光,按辈分栖梧子都要叫你一声师叔,你收他的徒孙做干儿子,也不知道您老人家是怎么想的。
龙出云也自觉气氛有些尴尬,咧嘴一笑道:“哈哈,开个玩笑罢了,你们这些小辈,一点儿也不给我老人家面子。”
众人又是一阵无语,袁清灵轻咳一声:“好了,在我面前你还算不上什么老人家。”
“哼,知道你活得久,说说吧,你如今作何打算?”
袁清灵道:“你刚才所言,的确正是我的为难之处,我还需好好思量一番。”
龙出云讨回葫芦,将里面仅剩的酒水一口气喝了个干净,不屑地道:“有什么好思量的,天罚雷劫谁也帮不了你,至于你伤了那么多人的性命,如今太古封印又有动荡的迹象,这一次可能比三百年前还要凶险,你便自罚前去镇守封印吧,若是有人要寻你报仇,叫你门下弟子接着就是,至于你门中之事,只能是你爱咋咋地,别人同样也管不着你。”
袁清灵不置可否,而是问道:“而今封印如何了?”
“前些年老乌龟叫唤了几次,这两年还算安静,前些天元阳开启了太山禁地,一些金丹之下的弟子正在里面试炼,里面的灵气也许会消耗掉一些,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
“这位前辈,您说的是那个域外的封印大阵吗?”
云帆想起玄牝之门里的壁画,便随口问了出来。对于太古封印,这里除了袁清灵和龙出云外,也就阚月尘多少知道一些。
云帆如此一问,龙出云反而好奇地道:“你居然知道域外之事?”
“我是听师祖说的。”
云帆知道说漏了嘴,也只能是将栖梧子搬出来搪塞。
袁清灵却心里清楚,一般的金丹修士也许知道太古封印,却很少有人知道那封印大阵是和域外有关。就连自己的弟子董天星也是所知了了,又何况是栖梧子,看来自己门中的这个晚辈,要比想象中的还要神秘一些。
张长行看向阚月尘好奇地问道:“太师祖,什么是太古封印?”
袁清灵挥了挥手,众人安静下来随着他一起仰头望天,虽然雾浓云重,但依然感觉到天色竟不知何时暗了下来。
龙出云沉声道:“这是雷劫要来了?”
清灵子点点头:“不错,不过此时我还不想渡劫,还是散去吧。”
说完身上的气机收敛,原本昏暗的天空又逐渐恢复明亮,看来那劫云真的是应声而散。
龙出云面露惊讶:“你这是怎么做到的?居然能够蒙蔽天机。”
袁清灵苦笑一声:“那魔头与我纠缠了百年,倒是将我磨炼出一门隐藏气机的心法,这才保住了一丝灵智未失,不然还不知会造成何等大祸。”
环视身前几人一眼,袁清灵面露愧疚,但也没多说什么,而是开口道:“今天算是机缘巧合,不如先都坐下,听我来阐述一番修行上的感悟。”
袁清灵虽然心怀歉疚,却也不肯在晚辈面前低头。他这是打算为几人讲道,来弥补一下之前过错,几人闻言便都席地坐下,就连龙出云也一本正经的做出竖耳恭听的姿态。
袁清灵用手指在胸前画了一个圈,便凭空出现一个太极图案,然后指着那太极图道:“万事皆有阴阳,即便是这浩瀚宇宙也不外如是。”
然后指着那黑色阴鱼的眼睛道:“这便是我们生存的这方大千世界,乃是阴中之阳,在这周围便是茫茫无垠的阴间世界,生人居于阳世,而魂魄则归于阴间。”
在他手指圈点之间。那白色的鱼眼如活了一般开始游走起来,袁清灵继续道:“阴阳两隔,互不统属,却自有天道轮回促其循环。”
接着又指向阳鱼道:“既然有阴就必然有阳,这便是聚阳抱阴的另外一方世界,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域外,这两界可视其互为表里,或曰正反。据我所知,远古时期的那些大能都是来自于这另外一方世界。”
阚月尘好奇道:“袁师祖是说,如伏羲、女娲等,都是来自于域外?”
袁清灵感叹道:“不错,能够来此的也都是大能之辈,在他们看来,我们才算是化外之地,我怀疑那个通道就是当初他们来时亲自打通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或许,也是为了修行。”
“为了修行?难道我们这里的灵气比他们那里更加的充裕不成?”众人皆都有些不解。
张长行道:“难怪我们的灵气越来越少,是不是都被他们抢走了?”
袁清灵轻轻摇了摇头:“并非如此,尔等可知灵气是怎么来的?”
众人相视互望,皆表示不知。
袁清灵屈指虚点,面前的太极图开始缓缓的转动起来,黑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那么明显,双鱼互绕,鱼眼相旋,先是两边各有些许绿气随生即散,然后阴阳双鱼之间忽然破开一处缺口,阴阳互冲之下更是有丝丝青汽析出。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动则造化生,一界之内阴阳相交,便诞出了万物生灵,而正反两界的阴阳相合,却造就出了诸多大能之辈,也就是我们所知的神、仙之流。”
“清灵祖师是说,一界之内阴阳相合便诞生出了生气,而正反两界阴阳相合则产生了灵气,而灵气又助人修炼成了神和仙?”
袁清灵冲云帆点了点头,欣慰地道:“不错,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张长行不解地问道:“既然是两界阴阳交合才能诞生出来灵气,那那些域外的大能强者,又是如何能在两界未通之前修炼到打通一方界域的修为?”
这一问连龙出云也生出了兴趣,暗道好聪明的两个小子。他虽然修为仅次于袁清灵,但今日所闻,很多都是连他也不曾知晓的秘闻,袁清灵今日所言无异于说法布道。
袁清灵手指阴阳双鱼:“按理来说,两边各成一界,应天道而生灭不息,但总有一些得了造化的生灵,不满生命之短暂,偏偏想要寻找那长生久视的法门,于是世间便有了修行一道。可知何谓神道?何谓仙道?又何谓圣王之道?”
众人就算知道一些,此时也不敢胡乱开口,只听袁清灵继续道:“那就以我所知浅述一番,尔等姑且听听便是,所谓圣、王者,于一道之中出类拔萃者可称之为圣,如文圣、武圣,众生之中居之为首者则称其为王。之所以在论神、仙之前先说圣、说王,皆因最初的修行皆是从此二者而来。”
袁清灵收起眼前的太极图影,随手又幻化出一幅虚幻的景象。只见一位老者居于一席之间,周围有数千弟子在旁聆听教诲,场景中顷刻间朝升日落,数千弟子也是车马往复,来回奔走,不知道换过了多少面孔,只有那老者始终如一,诲人不倦。
接下来场景变换,数万人马在旷野里拼命厮杀,有一方以压倒性的优势很快便占据了上风,当先有一人不仅勇武过人,而且还会排兵布阵,顺天时应人心。也只是片刻功夫,场景中已转过无数日月,之前那领头之人在历经百战之后,终于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并统一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部落,从此亿万子民都奉他为主。
袁清灵再一挥手,这些虚幻场景便随风散去,却有两道淡淡地的人影置身于一团黑暗之中,瞧其样貌正是那个布道的老者,和那统一了一方的帝王。
“既然阴阳和合滋生了万物生灵,人也一样,生前具有肉身和阳神,而死后也具有灵魂和阴神。”
再看那两道人影,有点点光芒向着他们汇集,这两道影子也渐渐地愈加清晰起来。
袁清灵指着那两道虚影道:“只要世间有一念念及此二人者,便可使其阴神不散,阴神得到壮大后,一样也能生出种种神异。即便是飞禽走兽,长期受人供奉,在念力加持之下同样也会有些不同寻常的迹象加身,这便是最初香火神道的由来,所以封神之举也就并非虚妄,而生前成圣者死后也就顺而成神。”
这时飞向那人间那帝王虚影的光点变得越来越少,而飞向那布道老者虚影的光点却不减反增。二者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不再有太大变化,想来是因为圣者能够百世流芳,而帝王却只能风光一时的缘故。
袁清灵散去虚影再召唤出太极图形道:“其实阴神并非生灵死后才会拥有,如同时具备肉身与灵魂一般,生时也同样拥有阴神与阳神,那便是元神,阴神与阳神不过是元神的一体两面。通过修炼来壮大元神,使其能够脱离肉身束缚,这便是所谓的神明或称之为神只,这也是修行成神与受念力成神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