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册封旨意在阳翟城流传时,颍川诗会的比赛和那些精彩绝伦的诗也逐渐传到周边的地区。阳翟城这几天的人流量比前段时间参加诗会的时候还要多。大量的人拥挤在书香阁门前,看那日在阁外石碑上留下来的诗,这也导致了进城南的路全被堵死,想去城南也只能出城绕一下才能从城南门进入城南。
而陆恒一行人这时候却已经在前往颖阴的路上。陆恒这次只带了黄忠和戏志才在身边,其他人都在辛府辛毗那里等陆恒。
其实陆恒已经把答应荀攸的事给忘了,陆恒因戏志才的加入而高兴的和戏志才闲聊了几天,想着颍川的任务完成了,便打算北上陈留找典韦。戏志才见陆恒只字不提去颍阴的事情,便和陆恒推荐了好友荀彧和荀攸,这时候陆恒才想起自己还有荀家的事没有解决。陆恒只能将自己理想中制度与世家存在的存在矛盾和戏志才说了,戏志才也很明白荀彧是一个将家族看的很重的人,所以和陆恒表示愿意和陆恒一起去,看看能不能调合一下,陆恒见戏志才愿意帮忙也是开心地答应了。
阳翟到颖阴相距大概60里,因为考虑到戏志才身子骨较弱,所以陆恒一行人也没骑的很快,最后过了一个多时辰才缓缓赶到颖阴城外。
“主公,这里就是颖阴城了。”戏志才指着前面的城对一旁的陆恒说道。
陆恒见颖阴城和阳翟城的规模差不多,而且还都是河水穿城而过,景色秀丽,不时还会有天边的飞鸟盘旋着落入城中。
戏志才见陆恒不说话看着远处,还以为陆恒在思索怎么和荀家商量,便笑着和陆恒说道:“主公,我和文若是好友,我可以先主公一步去探探文若的的态度,主公可以先去城西的客栈,等我这边有了消息就去与主公会和。”
“那就辛苦志才了,若荀彧无法理解也不必强求,有些东西只有发生了或亲眼目睹了才能改变一些想法,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戏志才见陆恒能清楚的知道身边有才之人,而且对天下局势都有着很深刻的见解,心里不由得暗暗佩服起了陆恒。
“谢主公提醒。”戏志才说罢便径直走进了颖阴城。
晚上陆恒在客栈准备睡下时,戏志才就赶了过来。
“志才,你怎么才半天就回来了,荀彧见到了吗?”陆恒预想着戏志才可能要过几天才能在荀家把情况摸清楚,没想到还没半天戏志才就过来了,陆恒也是疑惑不解。
戏志才苦笑了一声,连忙说道:“主公,我刚在荀府上见到文若,就被文若一眼看出我是来当说客的,便和我说要主公亲自上府,主公若是想要知道什么,他也会知无不言的。”
陆恒一听也是笑着说道:“不愧是荀文若呀,虽不知我等的目的,却是一眼看出了我等的目标。志才,你先休息去吧,明早我们一起去见见这个荀文若。”
戏志才可是知道自己的这位老朋友,计谋临场上可能不如自己,可是在战略眼光上却是无人能及。
陆恒也是越加地想招揽荀彧,但是荀彧身上却背带着世家的身份,想要招揽荀彧,就必须要彻底解决自己的理想与世家存在的矛盾。思考许久,陆恒也是打算明天与荀彧直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看荀彧是什么样的态度,后面再见招拆招。
第二天一早,陆恒便和黄忠戏志才来到了荀府门口。荀府在颖阴城的东区,在外围看起来府邸的规模比阳翟城的辛府还要大上一圈。不夸张地说,若将颖阴城的东区一分为四,荀府可以独占其一。
“可是陆太守?”门前的家丁见陆恒一行人走过来,便上前问道。
“正是,还请通报你家主人,说云中太守陆恒拜访。”陆恒见家丁先是一惊,然后说道。
“太守大人不必了,公子已经吩咐了小人,等太守大人早上一到就直接进大堂就行了,公子已经在大堂等大人了。请大人随小人来。”家丁说罢便陆恒一行人往大堂走去。
陆恒一进大堂正门,便见到堂上有一个身着白色曲裾、面润如玉的年轻男子在打量着自己。
“公子,陆太守已带到。”一旁的家丁和前面的年轻男子说完就退出了大堂。
看来眼前的人就是荀家的荀彧,陆恒见对方一脸微笑,散发着一种儒雅的气质。看上去年轻温和但却让别人生不起一点轻视之意。
“在下荀彧,荀子若,陆太守文采斐然、诗赋绝世,能够亲临敝舍真是荣幸至甚。”荀彧见陆恒也在打量自己,也是笑着说道。
“文若,你的名声可早就扬名在外了,谁不知颖阴荀家有个荀彧才智绝伦呀。”陆恒连忙说道。
荀彧见陆恒并没有恃才傲物的感觉,心中也是一喜,从背后的书案上拿出一本书,然后说道:“陆太守的诗赋意境美妙,韵律绝伦,体制新颖,彧想将这些诗以陆太守的名义编成册,以供后人阅读品鉴,陆太守看是否能够同意?”
陆恒看荀彧手上的诗册已经整理了一部分,心里也是有些不好意思,弱弱地答应了一声后便立马转移了话题:“文若,你觉得世家在大汉的作用和影响怎么样?”
荀彧见陆恒谈起了世家,又想到昨天戏志才来府上的事,心里不禁有了一些猜测。
“彧觉得世家如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朝为官者,十之有九出自世家,国之赋税世家也占一大半。陆太守为何有此一问?”
陆恒见荀彧疑惑起来,便笑着说道:“文若,都知天下书籍都归世家,若将书籍普于天下,朝廷官员又将出自何处;若将王土分于万民,国之赋税又将出自何处。”
荀彧也是被陆恒的想法吓了一跳,连忙小心翼翼地关上大堂的门,说道:“陆太守可知这是要与全天下的百官与世家作对,且不问此事是否可以各地实行,但就云中一地,恐也是寸步难行。”
陆恒听罢,也是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文若,倘若我和你说过不了两年,各地将战火四起,朝廷也将在战火中趋于崩殆,此事是否有了可行性。”
文若听完脸色也是阴沉了下来,说道:“陆太守是否要做这挑起战火,覆灭王室之事?”
“当然不是我,而是天下的百姓,近年来灾疫横行,农桑不举,外有胡贼,内有奸佞,百姓已经贫苦交加,朝廷不兴赈灾根治,世家事不关己,祸根已然埋下。这些事情文若恐怕心里早有猜测。”陆恒说道。
荀彧见陆恒对时事的见地不下于自己,心里也是暗暗吃惊。
“就算如此,陆太守不应该全力助朝廷攘外安内,调动世家解决祸根吗,为何单论世家,难道陆太守想将世家之财富分于民来获一息之安吗?”
陆恒猜测荀彧已经从刚刚自己的话中知道了世家的弊端(在治世中追名利,乱世中享太平),但荀彧反问自己恐怕是想知道,是否有根治的方法。
“文若,百姓困于世家不是因为财富和粮食,而是因为世家将土地和知识剥夺了,这才是百姓贫苦的根源之一。”
陆恒见荀彧还在沉默着思考,又接着说道:“文若,我知你是世家族人,凡事要为家族谋划,我此次前来也是想让文若中云中助我,文若若是能放下包袱,认同我的想法,就随我一道前去云中,若是放不下也没关系,只要荀家不做为害百姓的事,即使荀家以后因为世家与我为敌,我陆恒也必不会迁怒荀家无辜之人。”
陆恒说罢,便看着还在低头思索的荀彧。荀彧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抬头说道:“多谢陆太守的包容,彧在此保证今后荀家族人必不会做为害百姓,有损大汉的事情。”
荀彧刚说完,就听到了旁边陆恒身旁的戏志才重重的叹息声,随后笑着对戏志才说:“志才,恭喜你找到了能一展才智的地方,怎么还不高兴了,不会是怕以后会输给我吧。”
戏志才一听这话也是跳了起来:“文若,我怎么会输给你,你……”
就在陆恒一行人和荀彧在大堂哈哈大笑的时候,堂后的荀攸也是缓缓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胸怀大志,眼光独到,果断洒脱,是位雄主。”
荀攸喃喃地说着,脸上也浮起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