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卿补觉的空挡,白亦辰已经在天赐宫的书房里,替慕卿将早上收上来的奏折处理完毕了。
只有一份奏折,白亦辰看了又看,却迟迟不肯下笔。
在一边伺候笔墨的奴仆见白亦辰如此,小声提醒道:“白将军,陛下说,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这原本是慕卿的一句戏谑话。
登基之初,慕卿对朝堂上的事不是很上心,一心只铺在改善全民饮食结构上,研究种田养家禽了。
朝堂上的事都交由白亦辰和螭王打理。
这二位虽然从前是奔着妖王的位置去的,但在慕卿坐上妖王之位后,瞬间就臣服了。
人一旦有了臣服之心,便生出了敬畏之情。
白亦辰对慕卿有敬畏,有爱慕。
而螭王呢,除了敬畏,还有佩服。
这两个人对慕卿的情感使他们会在接收处理朝政任务时,会有些忐忑。
忐忑的结果就是遇事不决,就追在慕卿身后不停的问问问。
每当白亦辰和螭王两个人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出现在慕卿身边时,慕卿就想把二人发配到荒蛮之地种田改造。
但全妖国要说最信得过人,也只有这二位了。
于是,慕卿便在他们第十万次问她为什么的时候,告诉他们: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白亦辰和螭王没有记住,倒让书房里伺候笔墨的奴仆给记住了。
奴仆的话讲白亦辰逗笑了,他放下手里的奏折,笑着看向奴仆道:“你可知这奏折上写的什么,就要我问春风了。”
奴仆不识字,自然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奏折上写的,要陛下立……”
话说到一半,白亦辰又闭上了嘴巴,好似失去了分享的兴趣。
奴仆的好奇心被吊起,见白亦辰不说了,忙追问道:“立什么?立太女吗?”
说到这里,奴仆两只眼睛瞪得老大,“可是陛下说,王位不会传给她的后代,而是传给有能力的人。”
白亦辰见他猜错了,也不纠正,也不理会,只将其他奏折收好,嘱咐道:“一会儿陛下醒了,将这些呈给陛下看。”
奴仆应声,又看看桌案上的那份,道:“那这个呢?”
白亦辰看了拦奏折,好半天才道:“这一份,我亲自呈给陛下。”
小奴仆听闻,忙喜眉笑眼的道:“既然白将军要去见陛下,何不将这些奏折一并带了去,也免去奴仆再跑一趟不是?”
“你就是怕自己抱去奏折太多,惹得陛下不高兴。”白亦辰直接揭穿奴仆心事,“若是陛下赏果子衣裳,你跑的比谁都快。”
见被拆穿,奴仆笑着挠挠头,“陛下宫里的果子是头一份的,别处再难吃到,奴仆自然不能错过。至于送奏折,每日都送,白将军就帮我这一次吧。”
说着,奴仆一脸谄媚的为白亦辰掐肩捶腿,正央告着,就见妖王跟前的传话小宫女进来,道:“陛下醒了。”
说完这话,她才看见白亦辰与奴仆之间的亲昵,好似看到了什么辣眼睛的画面,先是羞红了脸,而后又冲着外面怒骂道:“书房里伺候茶水的奴仆都去哪里了?见白将军是个省事儿的,你们一个个的都忘了本分了不成?”
说着,便夺门而出,站在院子里道:“别以为白将军是个好说话的,你们就由着自己的性子偷懒耍滑,小心我告到陛下那里,将你们都发配到荒蛮之地去种地,好好的练一练你们的身子骨。”
慕卿刚刚醒来,她照例在床上坐着,要喝完一盏茶缓缓神才会起身。
刚才她醒了,丫鬟便照例去通知白亦辰,以便他做好汇报工作的奏折。
这会儿慕卿还坐在床上醒神,就听到隔壁院子传来吵嚷声,她蹙眉,小翠忙出去。
没一会儿,外面的声音没了,小翠也带着那小宫女回来复命。
“陛下,奴婢知错了。”小宫女一进来就跪在地上道:“奴婢不该看到白将军和小奴仆厮混,更不该看完之后吵吵嚷嚷,更不该……”
话还未完,就觉得背后有人踢自己,她这才惊觉,妖王再用很诡异的目光看着自己。
那眼神好像在说:“会说,多说!”
小宫女在这个眼神的鼓励下,磕磕巴巴的道:“奴婢听说……听说白将军自从陛下选了兽夫充盈后宫后,性格大变,连从前的喜好都重新拿出来,重新喜欢娈童了,刚才奴婢不小心撞见他和尚书房的奴仆小厮那个……”
“哪个?”小翠语气里满是焦急和威胁,她生怕小宫女不懂事,说出来不该说的。
要说小翠在妖王的一众兽夫里最喜欢的就属白亦辰了,不止他样貌好,修养高,还因为自从白亦辰出现,慕卿的生活大不一样了。
在白亦辰没出现之前,慕卿生活在狐妖府的后院小破屋里,连阳光都照不到。
是白亦辰的出现,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慕卿灰暗的生活,不但将她从后院解救出来,还辅助她一路当上妖王。
在小翠看来,不管慕卿走多远,站多高,都不该丢弃白亦辰。因为后来的兽夫接近慕卿都带着各自的目的,只有白亦辰在靠近慕卿的时候,只是想要慕卿。
白亦辰如此品质,堪称慕卿的白月光!
故而,在慕卿当上妖王,小翠一直期待慕卿会将白亦辰册封为后。
可眼看后宫被各路朝臣塞进来一堆兽夫,慕卿也没有册封白亦辰的意思。
更可气的是,白亦辰本人也不急,一副不争不抢,安心做好慕卿安排的事。
这愈加让小翠觉得白亦辰的品质是做慕卿第一兽夫的最佳人选。
这可急坏了小翠,她三番五次的替白亦辰在妖王跟前说好话,就为了能让慕卿记起白亦辰的好。
谁知道最近宫里忽然多了许多关于白亦辰喜好娈童的传言,说白亦辰被妖王抛弃了,白亦辰伤心之余,爱上了娈童。
小宫女自然也听说过,今天不小心亲眼目睹,眼睛和心灵上都受了极大的伤害,便将有的没得,信口胡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