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间里,顾神微微前倾身体,语气低沉而恳切:“各位观众,抑郁症,这个词如今已不再陌生,我们身边或许就有深受其苦的亲友。但我想说的是,那种绝望、无助、自我否定的感受,并非抑郁症患者的专属。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黑暗情绪笼罩,陷入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低谷,被沮丧彻底击垮,在冲动边缘徘徊。而接下来的内容,将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精神解药’,它或许能重塑你的人生认知,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
【抑郁症康复者】:“说的就是我!那段时间看天空都是灰的……”
【普通观众】:“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过这种感觉,突然有点害怕……”
......
【顾神微微前倾,目光扫过满屏闪烁的弹幕:“这些天,我们探讨了求生逻辑如何驱动生命的延续,也分析了意识与水、菌群的奇妙关联。但有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心头——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喜好、那些看似随性的选择,究竟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还是某种更深层逻辑的外在表现?”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就像有人天生偏爱辛辣的川菜,有人却钟情清淡的淮扬菜;有人看见蓝色就心生宁静,有人却独爱热烈的红色。这些差异仅仅是个人口味的不同,还是藏着生命进化的密码?”】
【短暂的停顿后,顾神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缓缓开口:“各位,不妨静下心来,我们来深入琢磨琢磨,平日里那些主观的、专属于个人的喜好,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顾神轻轻舒展了下久坐僵硬的身躯,重新调整坐姿让自己更加舒适放松,目光扫过镜头,神色认真地开口:“在深入探讨新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系统梳理下前期得出的重要结论。” 】
【紧接着,他开始有条不紊地阐述:
“高等生物与低等生物的核心差异,在于第三逻辑‘求生’;
求生逻辑与意识紧密相连、共生共存;
意识和思维有着本质区别;
水是意识诞生的摇篮,并且承载着特殊信息;
意识能够赋予行为独特的主观偏好;
同时,意识之间还可以产生共振,
而这种共振能够激活水中潜藏的部分信息,
像口号就是实现意识共振的常见方式之一……” 】
...
顾神将这段时间直播中探讨的关键论点,清晰且全面地一一罗列了出来 。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沸腾起来:
【心理学研究生】:“所以抑郁情绪也是意识与求生逻辑冲突的产物?!”
【普通观众】:“救命!每次听顾神汇总就感觉大脑要过载了,这些结论连起来简直像科幻大片!”
【哲学爱好者】:“主观喜好如果和水中信息有关,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选择’根本不是自由意志?”
骁睿猛地坐直身子,看向屏幕另一头正在飞速整理文献的洛尘,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你记不记得上周我们讨论的‘意识涌现模型’?
还有顾神之前说的,高等生物的第三逻辑‘求生’与意识共生,水中又孕育意识并携带信息。
现在他把这些结论串联起来,是不是在暗示主观喜好也是某种自下而上的涌现结果?
就像菌群通过代谢产物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偏好那样,本质上也是求生逻辑的外在表现。”
洛尘推了推眼镜,全息屏上快速调出近百篇论文的关键词图谱,红色的线条在虚拟屏幕上交织成网:“很有可能。
不过要注意,目前‘意识涌现模型’在学界也存在争议。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模型过度简化了意识产生的过程,忽略了量子层面的作用。
还有‘菌群 - 肠 - 脑轴’理论,虽然有大量实验证明菌群能影响大脑,但也有研究质疑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说不定是大脑状态先改变,才导致菌群变化。
之前我们分析植物人苏醒案例时,就发现菌群在意识恢复中起到关键作用,还有《自然?神经科学》那篇关于意识与肠道菌群发育相关性的研究……”
他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滑动,调出一组对比数据,“这些证据都指向一个方向 ——
我们的主观感受或许是身体内无数微观生命与神经网络博弈的最终呈现,而这一切,或许都和求生逻辑息息相关。
就像顾神说的,意识为行为赋予主观喜好,而喜好的底层,可能是生命体为了生存做出的选择。”
洛尘继续说道:“你看,顾神提到高等与低等生物对死亡恐惧的差异,完美印证了这一点。
草履虫遇到刺激,只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改变纤毛摆动方向,这是基因预设的机械反应;
但人类面对死亡威胁时,杏仁核评估危险、前额叶皮质参与高级认知,这种复杂的神经 - 心理机制,正是高等生物求生逻辑独有的体现。”
洛尘随手调出一段 r - K 选择理论的对比视频:“从进化策略看更明显。
昆虫作为 r 策略者大量繁殖,个体求生简单本能;而哺乳动物作为 K 策略者注重后代质量,会为保护幼崽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行为。
这说明高等生物的求生逻辑,早已突破了单纯的基因本能,开始和意识深度绑定 ——
就像大象会为死去的同伴守灵,人类会研发疫苗对抗疾病,这些行为背后都有‘选择’的影子。”
骁睿敲击键盘,调出蚂蚁筑巢与大象守灵的行为对比图:“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基础生存方式,比如候鸟迁徙、蚂蚁分工;
但高等生物的‘求生逻辑’,却能让它们做出超越本能的选择。
就像北极狼围圈护崽,既有群体生存的本能,又有意识驱动的协作;
人类对某些颜色、食物的偏好,或许也是在漫长进化中,由求生逻辑筛选出的‘生存优势信号’。”
“完全正确。” 洛尘回复道。
洛尘继续说道:“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昆虫的简单神经系统只能产生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比如飞蛾扑火、草履虫遇刺激转向 ——
这是求生策略的初级阶段。” 他手指划过虚拟屏幕,调出脑进化树,
“但随着生物进化出海马体、杏仁核这些关键脑区,求生意识开始主动预判风险。
你看大象能感知地震前的次声波,人类能用疫苗对抗病毒,这种超越本能的复杂决策,正是意识与求生逻辑深度共生的体现。”
骁睿敲击键盘,调出顾神此前的思想实验片段:“说到共生,顾神提出的‘深度睡眠者’案例太颠覆了。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未苏醒,我们该如何定义他的‘死亡’?” 他放大脑部活动监测图,
“从生物进化角度,这种状态或许暗示着求生意识的原始雏形 ——
即使没有显性行为,潜意识仍在执行最基本的生存程序。”
洛尘调出植物人苏醒案例数据库,几组脑电波波形在空气中跃动:“植物人状态更能说明问题。
他们的心跳、呼吸等本能反应仍在,但缺乏主动求生意识。” 他将植物人与健康人的脑成像对比,
“不过有趣的是,当植物人出现微弱意识波动时,肠道菌群会同步产生代谢变化 ——
这恰好印证了求生逻辑与意识的底层关联,即使在近乎‘死亡’的状态下,两者仍在相互影响。”
骁睿突然调出动物预警自然灾害的影像合集:“这些生物对危险的预判能力也很关键。
你看候鸟迁徙、蚂蚁搬家,它们甚至能感知人类无法察觉的环境信号。”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意识流轨迹,
“这种超越当下生存需求的预判,说明求生逻辑早已融入意识深处,成为驱动行为的核心代码。”
洛尘点头,调出 AI 模拟的脑进化模型:“所以顾神说的‘主观喜好源于求生逻辑’完全站得住脚。
就像人类对某些颜色的偏爱,可能源于远古时期对安全信号的记忆 —— 绿色代表水源与生机,红色警示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