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七点。
刘汉章邀请杨帆来的地方并不是博古斋,而是其一座四合院前。
青砖灰瓦,朱漆大门,虽然夜色笼罩,但更平添一种古老还有历史的气息。
门口有两人在守着,其中一个门房扫了一眼,又上下打量他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帆布鞋,嘴角微微抽动,但还是道:“杨先生是吧?请跟我来。“
穿过曲折的回廊,眼前豁然开朗,正厅灯火通明,十几位衣着考究的宾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则在在品茶,杨帆的出现引来几道探究的目光。
“穿运动鞋来?“声音从右侧传来。一个穿着定制年轻男子靠在红木椅上,腕上的沉香手串泛着幽光,他约莫二十五六岁,眉眼如刀削般锋利,眉头满是深皱。
杨帆也不打算理会这家伙,一个声音训斥了起来:“承宇,不得无礼。“
“小杨。”刘汉章笑着走了过来,显得很热情。
刘承宇嘴角撇了撇,眼底有些冷色。
刘汉章拍拍杨帆的肩膀,转向众人介绍道:“各位,这位就是我跟大家提过的杨帆,一眼就认出唐代鎏金香炉的年轻人。“
人群中也是纷纷露出了惊诧,但也顶多对杨帆投过去了诧异之色,倒没有太过震撼。
这里毕竟是全国最大的古玩汇聚之地之一,偶尔也有年轻的鉴定师初露头角。
“不就是一个磨损的鎏金香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再说了,一次偶然的鉴定,根本不能代表什么。”刘承宇有些不耐地道了一声。
刘汉章皱眉,其他宾客似乎也是深有同感。
古玩这一行捡漏的人大有人在,但鉴定这一行本来就是个技术活,偶然性和运气关联太多,只有真正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大师。
“小伙子,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你。”
说话的,是一个颇有派头的中年人,他拿着折扇,满脸的笑意。
“周老板认识他?”刘汉章有些诧异。
“上个月去了临州一趟,经过夜市的时候,遇到了他卖一个犀牛角杯。”
“犀牛角杯?”刘汉章微微一惊,连声问道,“是哪个年代的?”
“乾隆的,可惜最后被陈教授给买了。”折扇中年人笑了笑。
这折扇中年人赫然就是那日离开临州夜市之后,递给他名片的观复拍卖行临州分号的掌柜。
杨帆也有些诧异会在这里遇到他。
上次虽然有些遗憾没有买到犀牛角杯,但经过了半个多月之久,折扇中年人则显得轻描淡写许多。
“周老板。”杨帆也打了一声招呼。
周瑾言笑道:“小伙子,看来我们还是有缘啊,居然在这里碰到了。”
“听老刘说你在捡漏了两件古玩,看来那犀牛角杯,也是你捡漏得来的?”
不少人看杨帆的眼神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捡漏一件,可以说是运气好。
捡漏两件,那是运气爆棚,上辈子积累的福分。
捡漏三件呢?
这还是巧合吗?是运气吗?
刘承宇脸色有些难看,同龄人中,他走到哪不是被讨论的对象?
可今晚的关注点,却到了杨帆身上。
“哼!不过是捡漏王罢了,古玩行当里,最忌讳的就是把侥幸当本事。“刘承宇冷哼,那语气里的轻蔑,隔着两人距离都觉得刺人。
刘汉章恼怒,正要训斥,一道声音笑着道:“年轻人有眼力很难得,说起来,古玩这一行太少新鲜的血液了,就应该多点像小杨这样的鉴定人才。”
这人穿着中山装,大概五十多岁,面容和蔼,可说话之间,却仿佛有一种威严在里面,无声地给人一种压力。
刘汉章狠狠地瞪了刘承宇一眼,然后对杨帆介绍道:“小杨,这位是李局。”
杨帆心头一挑,这个叫李局的人,一看就是有实权的人物,没想到今晚这场所谓的“介绍交流会”,规格比他想象的都要高!
有李局开口,刘承宇自然不敢多说什么。
“李局好。”杨帆也微微点头打过招呼。
李局笑着点头,没有说什么。
他阅人无数,杨帆看似衣着朴素简单,但不卑不亢的气质,在他看来并不像是一般的市井之徒。
周瑾言挥手催促道:“老刘,你不是说今天带了三件有意思的小玩意过来吗?人都到齐了,赶紧拿出来。”
刘汉章笑了,也不推脱,让众人移步到宽敞的茶室里面,接着就看到案前有一件青铜器。
这是一盏鎏金铜雀灯,灯身青黑光泽流转,铜雀展翅欲飞,雀喙衔着灯盏,灯盏边缘錾刻云纹,雀足稳稳立于莲花底座,整体造型灵动又不失庄重。
朱雀在古代是百鸟之王,象征着南方和火,代表着热情、活力和生命力。
在五行中,朱雀属火,与夏季相对应,寓意着光明、繁荣和吉祥,这种铜雀灯常被用于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
杨帆没有走上前,因为众人围了上去,也没有他的位置,但他也只是扫了一眼,就收回了眼神。
刘承宇便抬眼,唇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我看看。”
说话的是一个身材削瘦的老者,他是故宫博物院退休研究员徐老。
“看这错金银工艺,是东汉永平年间宫廷造办处的独门绝技,金丝嵌进铜胎的深浅分毫不差。“
“灯身青黑如玄铁,这是汉代青铜特有的'黑漆古'包浆。“周瑾言微微点头。
李局笑而不语,刘汉章对众人的评价也只是微笑应对。
“承宇,你觉得呢?”刘汉章忽然问道。
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了刘承宇的身上。
刘承宇微微颔首,来之前刘汉章已经和他提前说过今晚的这三个物件,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他走上前去,戴上了白手套,仔细观察了起来。
“从纹饰来看,朱雀的羽毛纹饰采用阴刻手法,线条流畅而细腻,与整体造型相得益彰。”
“再看看锈色,这件铜雀灯表面的鎏金层保存较为完整,色泽金黄,光亮如新,应该是出土后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最后是材质来,铜雀灯的铜质优良,质地坚硬,敲击时声音清脆,符合汉代青铜器的典型特征。”
“这是真品。”
当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刘汉章眼神波动了一下,李局依旧是面带笑容。
而周围的人听到刘承宇的点评,也是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忽然。
“杨先生。”刘承宇将放大镜滑向杨帆,然后脱下了白手套,淡淡地道,“听说你眼力非凡,不如看看这盏灯的年纪?”
满座宾客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有人轻笑,有人交头接耳。
显然,刘承宇是故意要考验这个突然冒出的年轻的斤两。
杨帆没有接过手套和放大镜,他神色平静地摇头道:“没有什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