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在场的不少人眉头都是大皱。
刘承宇冷笑道:“没什么好看,是因为你根本看不出吧?”
倒是李局好奇问道:“小杨,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局,我的意思是,仿品没有什么好值得研究的。”
在场不少人都是议论纷纷。
“小子,你说这是仿品?证据呢?”
“哼!真是大放厥词,连徐老都说是真品,难道大家都不如你懂?”
从杨帆进来到现在,虽然态度和姿态都没有任何傲慢,但就是因为太过不卑不亢,才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
在场的不乏在古玩界混了十几二十年的人,这年轻人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不尊敬这次的场合,还有不尊敬他们。
李局顿时来了兴趣。
“愿闻其详。”
杨帆指着雀喙,道:“雀喙的合模线太规整了,东汉失蜡法铸造不会有这么精确的合模线,除非是唐代的官仿,但真正的破绽在雀喙机关里。”
满座哗然中,刘承宇冷笑:“小子,徐老都没发现的破绽,你能看出来?“
杨帆不慌不忙走到案前,食指按住铜雀右翼第三根飞羽,视线穿透铜胎,看到榫卯深处那粒朱砂正泛着血光。
“咔——嗒!“
随着机括脆响,雀喙突然弹开,赤红砂粒滚落在羊脂玉托盘上。
众人都是啧啧称奇。
徐老猛地站起,老花镜滑到鼻尖,有些惊呼:“这……”
杨帆解释道:“东汉工匠为防伪,会在机关榫卯里藏一粒朱砂,但唐代仿品不知此秘,只会照猫画虎,将朱砂直接浇筑在实心铜胎内,反倒成了破绽。“
“《考工记》记载的防伪朱砂!故宫的东汉“长信宫灯“灯座内确有类似朱砂残留物。”徐老醒悟了过来,突然说道。
“不错!”杨帆点头,继续道,“唐代仿汉铜器多存在‘形似神不似’问题,正如安史之乱后工艺传承呈现断裂的史实。”
“好!”周瑾言拍手叫道:“真没想到,大家都被这仿品给骗了!难怪你会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原来你早就看出了是赝品啊!哈哈哈!”
周瑾言不吝夸赞,十分欣赏。
刘承宇脸色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刘汉章不语,李局则是眼睛笑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玩味。
显然,刘承宇这个天才鉴定师在杨帆面前,竟然显得相形见绌。
“你懂这机关,也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刘承宇冷哼一声。
杨帆看了刘承宇一眼,也没有解释太多。
他承认自己确实是运气好,但如果光有运气,在这一行是混不开的。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对杨帆竟也有些刮目相看。
“厉害小杨。”刘汉章开口。
接着他就让人拿出了第二件的物品。
这是一个巴掌大的青瓷盒,釉色如冰似玉,盒盖上绘着一幅精致的秘戏图。
杨帆依旧没有凑上前去,他看了一眼,心中略微思索着。
不一会儿大家观摩了一阵,周瑾言笑着看向刘承宇,道:“小刘,你觉得呢?”
刚才杨帆和刘承宇两人的“对决”还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所以哪怕是如徐老这样的权威,端详一阵后,也是等待着两个年轻人的判断。
在刚才的铜雀灯上打眼了,刘承宇心里自然是不服气,就算周瑾言不说,他也有些跃跃欲试。
观摩了一会,开口道:“五代秘色瓷,釉下气泡呈蝉翼状排列。”
“釉色很正,是五代特有的‘雨过天青’釉色。”
刘承宇翻转过来,思索道:“没有太大问题。”
听到这话,刘汉章微微沉下眼。
说出这话,周瑾言这个拱火大师笑眯眯地道:“小杨,你觉得呢?”
杨帆也知道在场不少人等着看他好戏,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盒底落款有问题。”
“怎么可能?秘色瓷是五代时期越窑烧制的皇家御用青瓷,因釉色配方保密而得名,所以上面才有‘镠’字,这不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字么?有什么问题吗?”
杨帆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是问题所在。”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实行严格的避讳制度,所有带‘镠’字的器物必须缺笔以示避讳。”
“真品秘色瓷釉面会有'蟹爪纹'开片,正如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说明那个时候的秘色瓷釉色追求的是‘千峰翠色’的自然意境,这一看就是人为酸蚀的。”
接着杨帆指向盒盖边缘一处几乎不可见的接缝,道:“而且,五代工匠用‘一器一匣’烧制法,绝不会有这种拼接痕迹。”
这话一说,场地顿时寂静无声。
如果说刚才杨帆鉴定铜雀灯的机关术,顶多让他们惊讶的话,那杨帆现在这番品鉴除伪的言论,足以让他们震惊到无以复加。
“好!”
李局拍手称好,道:“有理有据,博学多才,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周瑾言眼睛明显是焕发出了某些异彩,哈哈哈大笑:“你这话说的连我这个对五代十国史没有接触太多的人,都想回去阅读史书了!”
刘汉章内心也是惊叹不已。
至于刘承宇,脸色无比通红,他又一次打眼了!
没想到这又是赝品!
“小杨啊,刚才你说话的气质,不知道还以为是哪个鉴宝宗师的关门弟子呢!”徐老笑着说道,话里话外都是赞赏。
“徐老谬赞了,我只是略懂皮毛,而且以徐老的博学,刚才肯定早就看出来了。”杨帆说道。
刘承宇脸色青一阵紫一阵的。
“小杨,你可折煞我们了,你这叫略懂皮毛的话,我们是不是叫不学无术啊!”周瑾言哈哈大笑。
“老周,不是我们,是你。”李局也是开玩笑地道。
场地一片欢笑。
刘承宇则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
刘汉章摇头,接着又让人拿上了一个器物,这个器物被红绸覆盖,当解开的时候,一尊通体暗红色的玉琮呈现在众人面前。
所谓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的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只的一种礼器。
众人又是上前观看,这次连几个老行尊语气都带着惊叹。
“良渚文化的血沁玉琮!用活人鲜血浸养的通灵玉,历经五千年不褪色。”一人惊叹。
不少人脸上都有些敬畏,有些人甚至觉得秽气,都不敢靠前。
刘汉章这次主动问向杨帆。
“小杨,你觉得……”
“一眼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