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路上,得知宫内剧变的胡英怀,顿时陷入久久沉默。
京城之旅收获满满,又及时离开风暴中心,暗自庆幸的胡英怀,心中亦是忧虑重重。
新皇新政,再叠加上“多事之秋”这个大变数,作为天朝上国的大燕朝,真的能永远辉煌下去吗?
之前在京城与友人相聚议论时,有一种说法曾给胡英怀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将大燕朝两百年基业比作冬春夏秋的话,几乎所有人都在夏秋之间选择,有些睿智之人,甚至用秋风萧瑟来比喻当下现状,下一步便是万物凋零。
此时的邢飞白,正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或者已经到了吧?
面对辽东乱局,他能力挽狂澜,给已步入老年的大燕朝,带来几分生气、转机吗?
来往京城之际,华兴人并未停下拓展的步伐,虽然地盘仍是崖东一隅,但其商业来往的足迹,却已遍布广海各处,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瞠目结舌。
面对如此奋进的华兴人,他能做到左右逢源,不让局面走向崩坏吗?
行走之间,哪怕是夏日暖阳,也无法压制心中寒意。
......
赶在盛夏时节,胡英怀一行顺利返回肇庆。
刚刚将堆积如山的文书,挑挑拣拣地处理大半,海道副使罗治盛、雷廉兵备道游登辅便前来拜访,汇报各自急务。
游登辅原本在京城担任兵部车驾司郎中,去年下半年来广东任职,与正在赴京途中的胡英怀错身而过,一直没有正式见面。
与罗、游这样的高层人物会面、议事,胡英怀就不能高坐衙堂,端着架子说话,而是邀请二人步入后宅,如老友一般,喝茶、叙谈,尽显亲近之意。
安坐堂中,罗治盛最先开口,说起最近半年来奔走辛劳的成果。......
从崖州返回之后,罗治盛除了给朝廷上书,说明招抚建议之外,又在春天的时候,再次前往三亚访问,与崖州张素,华兴梁继盛,商讨各项和谈细节。.......
总之,作风极为务实的华兴人,对官位虚名并无奢求,对宝物敬献一事答应的也很痛快,唯一担心的,就是怕朝廷出尔反尔,不能信守承诺。
至于华兴诉求,罗治盛表示其对生意往来极为重视,希望官府多提供便利,少设置门槛,逐步达成双赢局面。
从大的方面来看,华兴人融入燕朝的决心和诚意,还是相当可信的。
说过成绩之后,罗治盛又将心中忧虑逐项表达出来。
一是华兴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其开拓范围遍及广东各处海岸,甚至与福建海商、濠镜番人都已建立紧密联络,生意做得极大。
另外,其在安南国土大肆采矿的行为,同样取得显着成效,一种叫作“无烟煤”的石炭,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三亚,数量极为惊人。
二是人员问题,此时在三亚地区工作、生活的百姓,已经超过三万之众,一旦招抚出现波折,大乱便在眼前。
关键是前往三亚务工的风潮愈演愈烈,根本看不到停下来的迹象。
假以时日,数万人聚集三亚的局面,并非难以想象之事。
说到这里,罗治盛忍不住发声感叹,这帮华兴人太有钱啦,弄这么多人过去,还不偷不抢,就算是当大善人,也不用如此败家吧?
三是随着人员快速增加,华兴军力亦在同步提升,据崖州那边的推测,没有三、五万人长期驻扎,根本无法对三亚形成震慑。
同样都在练兵,似乎华兴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先招抚,再围剿的策略,恐怕要出漏子。
四是眼下态势,从宁远河往西,一直到合口港,已被华兴实控,想要通过招抚谈判,顺利拿回管理权,恐怕难度不小。
最重要的一点,是居于其中的三亚贸易港已经初具规模,就凭华兴人大把大把撒银子的劲头,迟早会建成两广第一大港,到那时候,官府又该如何介入管理?华兴人会乖乖地伏低做小吗?
尾大不掉之势若成,仅凭两广军力,怕是很难遏制。
一旦引发冲突,必是大乱之局。
通过两次实地考察,与华兴首领面对面交流,罗治盛和张素都有同一种感觉,那就是掩藏在恭敬、豁达外表下的华兴人,其做事之精明,谋划之深远,堪称枭雄人物,我等若是不能全力应对,迟早会吃大亏。
看似败家的行为,却帮助华兴人,稳稳地在三亚立足下来,并快速发展壮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听罗治盛说出心中忧虑,胡英怀眉头紧皱,许久才出声询问。
你说的那处三亚港,真的能做起来吗?没有货物流通,华兴如何维持收支平衡?
银子再多,总有撒完的时候吧?
罗治盛轻叹一声,说起另一桩事来。
二次赶赴崖州时,张素曾明确告诉他,华兴人已在三亚找到铁矿,开采、炼铁干的如火如荼,规模相当可观。
来到三亚,华兴首领梁继盛倒也爽快,除了坦承炼铁一事,还将未来计划和盘托出。
他们在三亚干的第一项事业,便是发展制铁业。
就在咱们左右权衡、计算得失的时候,华兴人已经完成制铁业的全部准备工作,并和福瑞昌等商户一起,造出了质量上乘的大小铁锅。
如今的三亚港,已有铁锅对外售卖。
说到这里,罗治盛停顿下来,似乎在回忆当日场景。
华兴人有一种奇特的机器,叫做鼓风机,可以随时产生强大风力,用于加热生铁。
光这一项,便能省去许多劳力,更何况人力总是有限,机器却能不知疲倦地一直运行下去。
用现场介绍人员的话来说,若不是因为夜晚光线不足,他们的炼铁、制锅作业,完全可以从白天干到黑夜,再从黑夜干到清晨。
还有铸造一项,无论是配料,还是铸型,均有许多过人之处。......
总之,光凭制锅一项产业,便能给华兴带来泼天财富。
胡英怀所说的货物流通,收支平衡,人家华兴人不仅很懂,而且还在努力实践,至于“败家”一说,在华兴人那里,据说叫作“投资”。
舍得舍得,华兴人玩的就是先舍后得的把戏。
罗治盛的回答让胡、游二人喟然长叹,原本以为局面尽在掌握,谁知对方早已暗度陈仓,别开生面。
略作沉吟,胡英怀继续发问。
面对如此变化,罗大人可有应对良策?
罗治盛细思良久,无奈地摊摊手,表示要么现在就尽起大军,打断华兴发展势头,哪怕两广因此糜烂,也在所不惜,要么就诚心诚意,将招抚进行到底,用水磨功夫,慢慢消解华兴志向,或许数代之后,与我燕朝之人,再无差异。
从罗治盛的角度来看,还是倾向于招抚,以善对善,以诚对诚,争取做到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