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明月一遍又一遍地追问,想从公孙易的嘴中寻找答案,可无论她如何提问,公孙易始终胡说八道,答非所问。到了后来竟然拉住了上官明月的手,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上官明月被弄得心烦意乱,一把将他的手甩掉,转身就要离去。
就在她刚要转身之际,公孙易突然伸出大手,再次将她拉住,还没等上官明月反应过来,就被公孙易拥进了炽热的怀抱。
上官明月身体一僵,本能地想要挣脱,耳边突然响起了深沉的歌声。那悠扬的旋律如潺潺流水,歌词更是深情款款: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只担心等不到,矛盾心情怎样面对才好?如果你是我的传说,让他天长地久,寂寞的人为你在等候……素素,别走!不要离开我……”
上官明月脸色巨变,心好像被针扎了一样。她曾经听公孙易提起过韩素素这个人,那是他另一个世界的恋人。想不到此时公孙易会把自己当做她,那个人明明把师弟伤得那么深,师弟怎么还忘不掉她?难道对她的爱就那么刻骨铭心吗?
上官明月正在思索间,一滴带有温度的水滴落在她的脸颊上。不,那不是水滴,那分明是眼泪。
她缓缓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公孙易那满含深情的双眼,此刻,在他的眼中正泛着晶莹的泪花。
他哭了,哭得是那样的伤心!他为什么会哭?一向开朗活泼的师弟为什么会哭的这样伤心?就是因为另一个世界的那个女人吗?可你已经回不去了呀!就算你能够回去,恐怕那个女人也早已经离你而去。她真的值得你这样付出吗?她真的值得你如此留恋吗?被一个人伤的多深,才会让你如此心痛!明明她伤的你那么深,为何你依旧放不下她?
不知怎么的,上官明月的心此刻难受极了。她觉得师弟太傻,不值得为了那个曾经伤害过他的女人那么伤心,不值得为了那个绝情的女人掉眼泪。
可想着想着,心中莫名涌起一阵酸涩,眼泪不争气的从眼角滑落下来。
她不再挣扎,而是主动伸出手臂,轻柔地拍打着公孙易的后背,试图安抚他的情绪。
二人紧紧相拥,周遭的世界仿佛在此刻凝固。月光如水,澄澈明净;溪水潺潺,低语流淌;虫鸣与风声交织,灵动而闪烁。然而,这一切的美好,都与相拥的二人无关。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无言,唯有紧紧相依……
第二天清晨,果不其然,上官明月和陆金锁被师父狠狠训斥了一番,公孙易也跟着遭了殃。至于周道通,前一晚根本没回来,也不知是喝得酩酊大醉,还是在别处歇宿,无人知晓。
原本这件事周道清不会察觉,可谁料昨晚不仅公孙易醉了,陆金锁也醉得不省人事。
一开始,公孙易抱着上官明月,后来上官明月见他脚步踉跄,站立不稳,便打算让他回山。可公孙易死死拉住她,不肯放手。无奈之下,上官明月只好让公孙易倚靠着自己,搀扶着他往山上走去。
二人刚离开,小团子就陷入了困境。陆金锁拉住他,非要他陪着喝酒。小团子拒绝,拉扯间,陆金锁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原来她已然大醉,小团子怎么也扶不起,呼喊也毫无回应。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拼尽全力,将这个胖姑娘一路背到了山上。
可到了观门口,小团子又犯了愁,自己不能进去,又不能把陆金锁背回后山。思来想去,最后他把陆金锁放到了门旁边,自己上去敲门,听见里边儿有了动静,他转身躲了起来。
此时已过半夜,他这一叫门,瞬间惊动了院子里的人。前院的几个女弟子匆忙披上衣服,打开了院门。只见陆金锁醉倒在门口,浑身酒气,酣睡正沉。
众人见状,皆面露惊讶之色,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上官明月赶回来时,一切为时已晚。
此前她先将公孙易送回了后山,安顿好了才折返回来。没想到小团子竟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她刚一进院儿,正巧被师傅周道清堵个正着。
见师父脸色阴沉,便知大事不妙,可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晚了。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惴惴不安的走到师傅面前,吞吞吐吐地说道:
“师~师傅,陆师妹她~她……”
“先别说了,你们先把陆金锁抬回屋里,等明天她酒醒了,你俩再来找我。
说罢,狠狠地瞪了上官明月一眼,转身回房去了。
次日,陆金锁酒醒,上官明月把昨晚发生的事讲了一遍。陆金锁又气又恨,都怨那个该死的小团子,为什么要背自己回来?难道不知男女有别吗?而且背回来也就算了,居然给自己扔到门口不管了,太可恨了!若不是着急去找师傅认错,她恨不得马上去后院找小团子,狠狠教训他一顿。
两个人不光被师父严厉的训斥一顿,而且被关思过院三天,闭门思过。
当然,做为罪魁祸首的周道通与公孙易也没好到哪里去,二人被周道清狠狠的说教一番。周道通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把周道清气得咬牙切齿,火冒三丈。若不是公孙易一个劲的认错说好话,他们非被赶下山不可。
经此一事,除了老道士周道通,其他几个年轻人都收敛了许多,尤其是上官明月和陆金锁,二人很少再去找公孙易他们。
不过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上官明月就会想起那晚公孙易所诵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当她合上双眼,公孙易的身影便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她对此深感困惑。难道自己已然钟情于他?不,绝不可能。
那日,师父曾当面询问过她这个问题。并提醒她,他俩本就有婚约在身,若是上官明月有意,大可下山与他成婚。
彼时,上官明月的回答是否定的。尽管自从公孙易向她坦诚一切后,她对公孙易的态度有所改变,二人相处亦颇为和谐,然而上官明月从未动过嫁给他的念头。
然而,自那晚醉酒之后,她的心中总是萦绕着一个人,脑海里不断浮现公孙易痛哭流涕、伤心欲绝的模样。上官明月实在不解,这种情感究竟是爱,还是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