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这个在二战舞台上扮演着奇特角色的国家,似乎总被命运的丝线牵引向“猪队友”的人设。纵观其在战争中的表现,着实令人无奈,但凡与之结盟的一方,往往都会陷入无尽的麻烦与困境之中。
在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及后续对亚平宁半岛的攻势影响下,意大利国内局势愈发混乱不堪,最终竟一分为二。北面由墨索里尼掌控的政府,本应与德国并肩作战,却因内部的混乱与无能,在诸多事务上处置不当,使得德国在战略部署上受到诸多掣肘,可谓是在背后狠狠“坑”了德国一把。而南面巴多格里奥领导的政府,同样未能给其新盟友英美带来多少助力,反而因其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决策与行动,让英美在南欧的军事推进困难重重,亦算是对英美“坑”意满满。
幸运的是,大明王朝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战略眼光,并未与任何一方意大利势力有过深入接触,从而得以在这场混乱中独善其身。不仅如此,还凭借着局势的变化,巧妙地捞取了诸多好处。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地区的自顾不暇,为大明王朝提供了绝佳的扩张机遇。大明王朝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迅速在希腊地区大展拳脚,成功抢占了众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岛屿,一举收复了爱琴海周边的关键区域,甚至进一步攻入巴尔干半岛,极大地拓展了自身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大明王朝深知自身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定位,凭借其广袤的领土、庞大的人口以及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在北非和南欧地区四处出兵。其意图十分明确,通过在这些地区的军事行动,吸引盟军的大量注意力,从而达到拖延盟军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巴多格里奥政府为了保住意大利在殖民地和占领国的利益,不断急切地要求盟军出兵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地。盟军为了满足意大利方面的诉求,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这直接导致原定的诺曼底登陆计划一拖再拖。
而盟军方面,由于无法顺利在西欧登陆,无奈之下,只能更多地依靠空军对德国的工业区展开大规模轰炸,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给德国制造破坏和袭扰,削弱德国的战争潜力。然而,这种空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造成了打击,但远未达到盟军预期的战略效果。
尽管南欧和北非的战事打得热火朝天,但对于大明王朝而言,这里终究不是其战略重心所在。真正决定战争走向,关乎大明王朝未来命运的关键战场,无疑是苏德战场。
朱由检深知苏德战场的重要性,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精心的战略部署。他果断调来了天龙军二十万子弟驻守土耳其,这一举措成功地将霍普纳将军领导的精锐中东方面军从土耳其的防务中解放出来,得以迅速调往苏德战场,全力投入库尔斯克大会战。
为了填补中东方面军调走后在中东地区留下的军事空白,大明王朝深思熟虑后,封李过为阿拉伯,左都督、讨虏将军,命其率领五十万陕西子弟兵入驻巴格达,全面稳定中东局势。李过所负责管理的辖区范围极为广泛,涵盖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以及尚未完全控制的阿拉伯半岛其他地区。这一任命不仅展现了大明王朝对中东地区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李过肩负的重大责任。
此刻,大明王朝已然明确了当下的核心任务——集中全部精力打好库尔斯克大会战。为了这场关键战役,大明王朝可谓倾尽全力,精心调集各方兵力。其中,东欧方面军43万人、中东方面军40多万人、土耳其仆从军35万人以及库尔德军队26万人,总兵力高达144万人。一旦这些兵力全面加入苏德战场,必将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影响,足以改变当前的均势格局。
与此同时,高加索地区的一些国家,以及伊朗、伊拉克等,在大明王朝的战略协调下,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承担起后勤运输工作。他们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大明王朝参战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确保前线作战的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更高效的指挥与调动,大明王朝对参战部队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林虎将军率领的东欧方面军43万人和库尔德26万军队,配合曼施坦因元帅在别尔哥罗德方向发动主攻;霍普纳将军指挥的中东方面军40万人和土耳其军队的35万人,则在沃罗涅日方向发动主攻。如此布局,旨在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包围圈,力求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会战中给予苏军致命一击。
此次库尔斯克突出部会战,对于德明联盟而言,无疑是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生死较量。因为在这场全球性的战争棋局中,所有的东欧盟友都在密切观望。一旦大明王朝和德国输掉库尔斯克大会战,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一失败将如同多米诺骨牌的首张倒下,清晰地向全世界宣告德明联盟在战争中的颓势。届时,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盟国,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都将毫不犹豫地背叛联盟,纷纷投入盟军的怀抱。如此一来,德明联盟将失去众多战略支撑点,在战争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失败的阴影将迅速笼罩,最终走向覆灭。
而对于盟军来说,若德明联盟输掉库尔斯克会战,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这将极大地鼓舞盟军的士气,使其在战略上占据绝对主动。盟军将能够更加从容地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战争进程,进一步扩大战果,向着最终战胜德明联盟的目标大步迈进。
对大明王朝而言,一旦库尔斯克会战失利,不仅前期在欧洲所取得的战略成果将化为泡影,其国际地位也将一落千丈。国内经济将因战争的失败遭受重创,面临着巨大的重建压力和社会动荡风险。同时,还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觊觎和侵略,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相反,若能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胜利,大明王朝将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左右战争走向的关键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其在欧洲的势力范围,提升国际影响力,还能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样,德国若输掉库尔斯克会战,将失去在东线战场上的主动权,苏军将如猛虎下山,长驱直入德国本土。德国的工业基地将暴露在苏军的攻击之下,国内经济将陷入崩溃,民众的信心也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而德国若能赢得这场会战,将继续维持在东线的战略优势,为后续的战争行动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可能扭转整个战争的局势。
朱由检明白,库尔斯克大会战的胜负,对于德明联盟、盟军而言,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将深刻地影响着二战的最终走向和各国的命运。